汉代青铜带饰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东汉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文物盗卖
潜在等级
三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晚清至民国时期,国内战乱频繁,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许多古墓被盗掘,文物流入民间市场。这件汉代青铜带饰可能在此时被盗掘出土,随后被外国文物贩子或其代理人发现并收购,通过海上走私等非法文物贸易渠道运往英国,最终被剑桥大学费茨威廉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呈长方形,较为扁平。四个角上分布有穿孔,推测是用于固定在腰带等物品上,具有实用功能。
材质与色泽:由青铜铸造而成,因长时间埋于地下,表面呈现出斑驳的锈迹,以黄褐色、绿色为主,锈迹之下仍能隐约看出青铜原本的金属色泽。
细节:正面雕刻有精美的纹饰,中间似乎是类似卷云纹或涡纹的图案,周边环绕着一些线条和造型,可能是抽象的动物纹或几何纹,雕刻线条虽历经岁月侵蚀,仍能看出其流畅性和规律性。背面较为粗糙,有一些因铸造留下的痕迹,并且有编号 “C.133-1946” 等标记。
历史背景
汉代是中国青铜工艺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此时铁器逐渐普及,但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礼仪、装饰等方面。带饰作为服饰的重要配饰,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能彰显佩戴者的身份和地位。汉代的青铜纹饰丰富多样,多受当时的神话传说、社会观念影响,卷云纹、动物纹等纹饰的使用,既具有装饰美感,也可能蕴含着吉祥、辟邪等寓意。然而,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加上国内的动荡不安,导致大量珍贵的汉代文物流失海外,这件青铜带饰就是中国近代文物流失历史的见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