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碧玉五供(包括香炉、烛台、花觚)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文物盗卖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晚清至民国时期,国内局势混乱,清皇室的一些珍宝流入民间。这套碧玉五供可能在此时被外国文物贩子发现并低价收购,随后通过海上走私等非法文物贸易途径被运往英国,最终被剑桥大学费茨威廉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由香炉、一对烛台和一对花觚组成,整体造型规整对称,彰显出庄重典雅的气质,符合清代宫廷祭祀等礼仪场合使用的礼器形制特点。香炉为带盖三足式,两侧有兽首形耳;烛台为高足造型,上部有放置蜡烛的小台;花觚呈喇叭口、高身的形态。
材质与色泽:采用碧玉为材质,玉质温润细腻,整体呈现出浓郁的绿色,色泽均匀,部分区域因玉料本身的特性带有自然的纹理,更显古朴雅致。
细节:香炉盖上雕刻有瑞兽钮,炉身和盖上满布精美的纹饰,包括兽面纹、回纹等,兽耳造型生动;烛台的柱身有圆润的凸起装饰,线条流畅;花觚的颈部雕刻有繁复的纹饰,工艺精湛,每一处细节都体现出清代玉雕工艺的高超水平。
历史背景
清代是中国玉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宫廷玉器,集历代玉雕工艺之大成。清代宫廷对玉器的制作十分重视,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玉器不仅是实用器和装饰品,还广泛用于祭祀、礼仪等场合,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政治意义。碧玉作为珍贵的玉料,常用于制作宫廷礼器和高级陈设品,这套碧玉五供,反映了清代宫廷的审美取向和礼仪制度。然而,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加上国内的动荡,导致大量珍贵的清代玉物流失海外,这套碧玉五供就是中国近代文物流失历史的见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