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清代外销画(描绘中式船只的画册页)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文物盗卖
潜在等级
三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晚清至民国时期,社会局势混乱,许多家庭和私人收藏难以维系,这件描绘中式船只的画册页可能从私人藏家手中流出,辗转进入文物市场。随后被外国文物贩子或代理人发现并收购,通过海上运输等方式运往英国,最终被剑桥大学费茨威廉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是画册中的一页,画面以中式船只作为主体描绘对象。画面布局较为简洁,船只占据画面中心位置,背景为简单的水面,整体构图平衡。 材质与色泽:以纸张为载体,纸张泛黄,显示出一定的年代感。使用矿物颜料、植物颜料等绘制,色彩丰富,船体以红、绿等色调为主,旗帜等部分色彩鲜艳,虽历经岁月,部分颜色稍有褪色,但仍能看出原本色彩的鲜明。 细节:船只上绘制有多个人物形象,虽笔触简略但姿态各异,展现出人物活动的场景;船上插有旗帜,旗帜上有文字或图案,可能代表特定的标识或寓意;船体上的窗户、装饰等细节也有呈现,体现了当时中式船只的构造和装饰特点。画面边缘有蓝色边框,增添了画面的规整感。

历史背景

清代,尤其是康乾盛世之后,中外贸易逐渐繁荣,外销画作为一种特殊的绘画类型应运而生。西方对中国充满好奇,外销画成为他们了解中国风土人情、建筑、交通工具等的重要途径。画师们采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结合西方绘画的一些表现手法,绘制了大量反映中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画作。中式船只在清代的内河航运和对外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类型的船只反映了当时的交通、商贸和军事等状况。然而,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衰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以及国内社会的动荡,大量外销画等珍贵文化遗产流落到海外。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