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清代外销画(中式帆船题材画册页)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文物盗卖
潜在等级
三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晚清至民国时期,社会秩序混乱,许多家庭和私人藏家难以继续保存文物。这件描绘中式帆船的画册页可能从私人收藏中流出,进入文物交易市场,随后被外国文物贩子或其代理人发现并收购,通过海上运输等途径运往英国,最终被剑桥大学费茨威廉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是画册中的一页,画面主体为一艘中式帆船,船只停泊在海面上,背景简单,突出船只形象。画面构图平稳,给人以宁静之感。 材质与色泽:以纸张为载体,纸张因年代久远呈现出泛黄的色泽,且有一些污渍和磨损痕迹。使用水彩、矿物颜料等绘制,船体颜色丰富,有红色、棕色等,海水以灰色调表现,旗帜等部分色彩鲜艳,虽历经岁月,部分颜色有所黯淡,但仍能看出原本的色彩搭配较为明快。 细节:帆船上绘制有多个桅杆,桅杆上悬挂着不同颜色的旗帜,随风飘动,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船身有窗户、舱门等细节呈现,船头部分还能看到类似眼睛的装饰,具有中式帆船的典型特征;船身周围的海水以简单的线条和色块表现出波纹,体现出画家对水波的理解和表现手法。

历史背景

清代,特别是在康熙解除海禁之后,对外贸易逐渐繁荣。西方对中国充满好奇,外销画作为一种直观展现中国风土人情、器物风貌的艺术形式应运而生。画师们借鉴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并融合一些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段,绘制了大量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画作。中式帆船在清代的海外贸易和沿海航运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不同类型的帆船适应不同的航行需求。这些外销画不仅是商品,更是文化交流的使者,让西方世界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然而,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衰退,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及国内的社会动荡,大量外销画等珍贵文化遗产流落到海外。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