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唐代玉观音立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期间,文物被侵略者掠夺,后辗转流入英国,最终被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呈立式菩萨形象,头戴宝冠,身披天衣,腰束长裙,跣足立于莲花座上;身后配有火焰纹背光,底部有木质莲瓣形底座。整体造型庄重典雅,比例协调,尽显唐代佛教造像的雍容气度。 材质与色泽:以和田玉为材质,玉色呈温润的白黄色,局部受沁呈浅褐色,包浆古朴,尽显岁月沉淀的质感。 细节:宝冠雕刻精细,冠叶层次分明;面部丰腴饱满,双目微阖,嘴角含笑,神态慈悲安详;天衣与长裙的衣纹线条流畅自然,采用 “阴线刻” 与 “减地浮雕” 技法,生动表现出织物的垂坠感;莲花座花瓣饱满,背光火焰纹犀利规整,整体工艺精湛,体现了唐代玉雕的高超水平。

历史背景

唐代是中国佛教艺术的鼎盛时期,佛教造像(尤其是观音、菩萨像)在材质、造型、工艺上均达到巅峰。此玉观音立像以玉质雕琢,融合了唐代 “以胖为美” 的审美风尚与佛教 “慈悲为怀” 的精神内涵,既反映了当时玉雕工艺的成熟,也见证了佛教艺术在唐代社会的深远影响。玉器的珍贵性与造像的艺术性结合,使其成为唐代佛教艺术与物质文明的双重见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