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青玉琮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新石器时代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近代以来,中国江浙地区(良渚文化核心区)的古代遗址屡遭非法盗掘,大量良渚玉器流散海外。这件青玉琮可能在盗掘后经文物贩子转手,又因战争动荡被进一步掠夺,最终辗转运至英国,入藏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成为良渚文化遗产流失海外的代表性例证。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呈方柱形,上、下两端为圆形射口,中间为方形柱体,内圆外方的形制严格对称,体现 “天圆地方” 的宇宙观,是良渚文化玉琮的典型造型,兼具宗教礼器与权力象征功能。 材质与色泽:以青玉为料,受千年埋藏沁蚀影响,玉体呈现褐红、灰绿等多色交织的沁斑,部分区域因沁蚀形成斑驳纹理,却也赋予玉器古朴厚重的质感;玉质本身仍残留温润光泽,可窥见原玉料的细腻特质。 细节:方柱体表面雕刻简化的 “神徽” 或几何纹(因沁蚀部分模糊),线条古朴流畅;射口边缘打磨规整,内孔壁光滑,体现良渚工匠 “掏膛” 工艺的精湛;整体无过多装饰,以形制与材质本身彰显 “礼器” 的威严,反映良渚文化 “以玉明礼” 的核心特质。

历史背景

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高度发达文明,距今约 5300—4300 年,以精美的玉器、复杂的社会结构著称。玉琮作为良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礼器,是 “王权与神权” 的物质载体,仅在高等级墓葬中出土,象征墓主沟通天地、统领族群的权力。良渚玉琮的 “内圆外方” 形制与 “神徽” 纹饰,反映了古人 “天圆地方” 的宇宙观与对神灵的敬畏,是研究中国早期文明 “礼制起源” 与 “宇宙观形成” 的关键实物。同时,良渚玉器工艺(如切割、打磨、雕刻)已达史前巅峰,为后来夏商周 “玉礼器传统” 奠定基础,这件青玉琮正是良渚文化 “玉器文明” 的杰出代表。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