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商代青铜兽首形饰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如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中原地区(商代文化核心区)的古代遗址、墓葬展开疯狂掠夺。这件青铜兽首形饰可能出自商代贵族墓葬或祭祀坑(商代青铜器常作为礼器与神灵沟通),被侵略者非法夺取后,经不正当文物流转链条辗转运至英国,最终入藏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成为近代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典型见证。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呈神兽头部形态,嘴部大张,露出利齿,头部有冠状凸起与圆形眼饰,颈部向后延伸呈柄状,造型夸张神秘,可能是青铜礼器(如尊、鼎)的耳部或柄部装饰,兼具宗教威严与工艺美感。 材质与色泽:以青铜合金铸造,历经三千余年埋藏,表面形成青绿色铜锈(碱式碳酸铜),局部锈层剥落露出青铜本色,锈层坚硬处质感致密,疏松处呈 “土蚀” 斑驳状,尽显岁月沧桑。 细节:头部雕刻精细,鳞片纹、卷云纹以阴刻 + 浅浮雕表现,线条流畅劲挺;眼部为圆形凸起,可能原嵌绿松石(已缺失);嘴部边缘与冠状凸起的轮廓棱角分明,工艺 “粗犷中见精巧”,体现商代青铜 “神巫风格” 的独特审美。

历史背景

商代是中国青铜文明的 “黄金时代”,青铜器不仅是生产工具,更是沟通人神的核心载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此时期青铜工艺突破中原范式,创造出 “神兽首”“纵目面具” 等超现实造型,反映商人 “万物有灵” 的宗教信仰与对神灵世界的想象。这类青铜饰件可能用于装饰祭祀用的礼器,承载着 “通神、护佑” 的精神功能,是商代文明 “神秘性、独特性” 的集中体现。同时,商代青铜工艺已极为成熟,从合金配比到铸造技术(范铸法)都为这件兽首形饰的精美造型提供了技术支撑,见证了商代 “以铜为金,以器载神” 的文化特质。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