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汉代和田玉螭龙纹剑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东汉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如八国联军侵华等),对中国汉代墓葬及遗址展开疯狂掠夺。汉代 “玉具剑” 是贵族身份的重要象征,常作为高等级墓葬的随葬品,这件工艺精湛的玉剑璏因此被侵略者非法夺取。此后,它经文物流转商的不正当渠道辗转运至英国,最终入藏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成为近代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典型见证。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呈长条形,底部设有长方形穿带孔(用于穿系腰带,将剑鞘固定于腰间),顶部为弧面并雕刻纹饰,是古代 “玉具剑” 中兼具实用功能与装饰性的关键构件,造型规整且符合佩剑的力学与礼仪需求。 材质与色泽:以和田玉为原料,玉质温润细腻;因千年埋藏,表面形成黄褐色沁色,部分区域沁色深浅交织,与玉质本身的青白色相互融合,呈现出 “旧玉” 特有的古朴雅致质感,光泽柔和内敛,触之似凝脂般顺滑。 细节:顶部以浅浮雕 + 阴刻工艺雕琢螭龙纹,螭龙身形蜿蜒灵动,头部眼、鼻、嘴的轮廓清晰传神,周身辅以卷云纹衬托,线条流畅自然;螭龙的鳞片、卷云的纹理都刻画入微,工艺精细却不失大气;玉表隐见细微绺裂与沁斑,是岁月与埋藏环境留下的痕迹,更添历史厚重感,每一处雕刻与沁色都彰显汉代玉雕 “既大气磅礴,又注重细节” 的工艺特点。

历史背景

汉代是中国玉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玉具剑”(剑首、剑格、剑璏、剑珌皆以玉装饰)成为贵族身份与权力的核心象征(《后汉书》记载 “剑之饰用玉,自天子至士庶有等差”)。和田玉因 “温润坚密” 的特质被奉为玉中上品,广泛应用于礼器、佩饰与葬玉制作。螭龙纹是汉代玉器的典型题材(螭为神话瑞兽,象征辟邪祈福),此剑璏的螭龙雕刻既体现了汉代 “尚武精神与崇玉文化相结合” 的风尚,也反映出汉代玉雕工艺 “从商周的神秘性向生活化、艺术化转变” 的趋势,是研究汉代玉器工艺、礼仪制度与审美观念的关键实物。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