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磁州窑白地黑花褐彩凤凰穿花纹罐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明
文物材质
陶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如八国联军侵华等),对中国北方磁州窑产区(今河北邯郸一带)及民间收藏的陶瓷珍品疯狂掠夺。此罐工艺精湛,属明代磁州窑民间精品(凤凰纹为吉祥高等级题材),被侵略者非法夺取后,经文物流转商的不正当渠道辗转运至英国,最终入藏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成为近代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典型见证。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为短颈、丰肩、鼓腹、圈足的罐形,器型饱满圆润,线条流畅自然,既具备 “储物” 的实用功能,又因华丽纹饰成为民间陈设的艺术佳品。
材质与色泽:胎体为磁州窑典型陶胎,质地稍粗却坚实;施白釉为地,釉面历经岁月呈现温润哑光质感;以黑彩勾勒纹饰轮廓,褐彩填绘局部细节,白、黑、褐三色对比鲜明,古朴厚重中透着鲜活意趣。
细节:罐身采用白地黑花褐彩工艺,主题为凤凰穿花纹—— 凤凰展翅飞舞,羽毛以细黑线条精准刻画纹理,体态灵动如生;周围缠枝花卉环绕,花瓣以褐彩晕染出层次,枝叶用黑彩勾勒出流畅曲线;颈部饰一周花卉纹,腹部下方饰波浪形边饰,整体纹饰繁而不乱,黑彩线条刚劲洒脱,褐彩点缀自然鲜活,每一处彩绘与胎釉的结合,都彰显磁州窑 “粗料细作、质朴生动” 的工艺精髓。
历史背景
明代是磁州窑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北方规模最大的民窑体系,磁州窑继承宋金 “白地黑花” 传统,又创新融入褐彩等技法,题材紧扣民间 “吉祥文化”(凤凰象征高贵与祥瑞,是民众向往美好生活的寄托)。明代商品经济繁荣,磁州窑陶瓷因 “工艺简捷、纹饰鲜活”,既满足百姓日常用瓷需求,又通过商贸网络销往全国乃至海外。此罐的凤凰穿花纹、白地黑花褐彩工艺,既见证明代磁州窑 “传承与创新并举” 的工艺演进,也反映明代民间 “尚吉、尚美” 的审美风尚,是研究明代民窑陶瓷史、民俗文化与手工业经济的核心实物。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