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清代青玉云龙钮 “御书宝 朕的宫” 玺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庚子事变)期间,沙俄士兵洗劫紫禁城及内廷库房,此青玉玺被非法掠夺。后经多层文物流转(倒卖、收藏者遗赠等),最终辗转运至英国,入藏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成为近代中国宫廷文物流失海外的典型见证。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呈长方体玺印,顶部雕琢云龙钮(龙身盘踞,龙首高昂,鳞爪清晰,造型威严霸气);玺身方正厚重,底部印面阴刻 “御书宝 朕的宫” 字样,侧边系黄色丝绳流苏(虽已陈旧,仍显宫廷规制),整体既具 “权力象征” 的庄重感,又因玉质与龙钮的工艺性成为艺术珍品。 材质与色泽:以青玉为料,玉质温润细腻,色泽青中泛灰,局部因埋藏与流转形成浅褐色沁斑;玉表经长期摩挲与氧化,包浆浑厚,隐现内敛光泽,触之似凝脂般顺滑,尽显青玉 “温、润、细、腻” 的特质。 细节:云龙钮采用高浮雕 + 圆雕工艺,龙鳞以细阴线刻画,层次分明;印面文字 “御书宝 朕的宫” 为篆书,笔画刚劲有力,布局规整;丝绳流苏虽残破,但编织纹理与黄色基调仍清晰,反映清宫 “玺印必配绶带” 的制度;玉表绺纹与沁斑自然分布,与人工雕琢的龙纹、文字形成 “天然与人工交融” 的视觉层次,每一处细节都彰显清代宫廷玉器 “工艺极致、材质贵重” 的特点。

历史背景

清代是中国古代玺印制度的集大成时期,宫廷玺印(尤其是玉质龙钮玺)是皇权的核心象征,“御书宝” 类玺印用于钤印皇帝御笔书画,“朕的宫” 则暗含对宫廷空间的专属权。慈禧太后执政期间(1861 年 —1908 年),虽名义上 “垂帘听政”,但实际掌握最高权力,此类玺印既是她掌控朝政的物质标志,也反映晚清宫廷 “权力物化” 的特点。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是近代中国文物流失的高峰期,大量宫廷珍宝被掠夺,此玺的流失既见证了晚清国家主权的沦丧,也为研究清代宫廷玺印制度、玉器工艺与近代史提供了关键实物。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