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清代蓝玛瑙镂雕螭龙纹鼻烟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庚子事变)期间,沙俄军队洗劫北京城内的王府与文房藏家,此件玛瑙鼻烟壶被非法掠夺。后经多层文物流转(途经欧洲藏家之手,或通过拍卖市场倒卖),最终入藏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成为近代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典型见证。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呈六方形小瓶,顶部置盖(盖顶有圆形钮),器身修长,腹部微鼓,底部承平足;一侧镂雕螭龙纹(龙身蜿蜒缠绕,龙首高昂),另一侧辅以云纹,造型精巧灵动,兼具 “文房储鼻烟” 的实用功能与 “把玩观赏” 的艺术价值,是清代鼻烟壶的典型形制。 材质与色泽:以蓝玛瑙为料,玉质温润细腻,色泽呈淡蓝至灰蓝色,局部因天然肌理形成棕黄色 “皮色”;玛瑙表面经精细打磨,光泽内敛,触之似凝脂般顺滑,尽显玛瑙 “温、润、细、腻” 的特质。 细节:螭龙纹采用高浮雕 + 镂雕工艺,龙鳞以细阴线刻画,层次分明;云纹线条婉转流畅,与螭龙纹呼应成趣;盖钮与器身衔接自然,底部露胎处可见玛瑙天然纹理;器身存在细微绺纹(天然玉质缺陷),更添古朴意趣,每一处雕琢与材质纹理的结合,都彰显清代玛瑙巧雕 “因材施艺、工艺精湛” 的特点。

历史背景

清代中期(乾隆至嘉庆)是中国鼻烟壶艺术的巅峰期,玛瑙巧雕鼻烟壶因 “材质贵重、工艺精湛” 成为文人士大夫与贵族的核心文玩。乾隆朝 “慕古之风” 盛行,工匠将青铜器上的螭龙纹融入玉器创作,既体现 “复古尚雅” 的审美,又通过 “龙纹” 彰显皇权与身份(螭龙为神兽,象征权威与吉祥)。此时玛瑙鼻烟壶的制作工艺(如 “水上漂” 薄胎技艺)达至成熟,工匠利用玛瑙的天然皮色与纹理 “巧作”,使每一件作品独一无二。此鼻烟壶的螭龙纹、蓝玛瑙材质与精巧造型,既见证明代鼻烟壶工艺的传承,也映射清代 “文治昌明、雅俗共赏” 的社会文化风貌,是研究清代玉器工艺、文房文化与中外陶瓷贸易的关键实物。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