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釉堆塑螭龙纹方水盂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南宋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了疯狂的侵略与掠夺。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战争的背景下,大量中国珍贵文物遭到洗劫。英国等列强的军队和所谓的 “探险家”“收藏家”,利用当时中国的孱弱,通过武力等手段,从中国的宫廷、王府、寺庙以及民间等地,掠夺走了无数瑰宝。这件青白釉堆塑螭龙纹方水盂,很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被英国侵略者或相关人员通过非法的战争掠夺手段,从中国运至海外,最终流入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当时,中国的文物保护意识和能力都极为有限,面对列强的野蛮掠夺,大量像这样具有极高艺术和历史价值的文物,被迫离开故土,成为西方博物馆藏品中的一部分,这是一段充满屈辱与伤痛的历史,也让中国文化遗产遭受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呈方正的立方体形状,规整而大气。顶部有一个方形的开口,用于注水等用途。器物的四个角以及顶部边缘处,堆塑有螭龙纹饰,螭龙造型灵动,或盘曲、或伸展,姿态各异,为方正的器型增添了几分活泼与动感,整体造型既体现出方正稳重的特质,又因螭龙的装饰而富有艺术感染力。
材质与色泽:采用的是瓷器材质,属于青白瓷。整体色泽呈现出温润的青白之色,宛如雨后的天空,又似初融的春水,釉色纯净、柔和,给人一种素雅、高洁的视觉感受,这种青白釉色是南宋时期青白瓷的典型特征,展现出当时制瓷工艺在釉色把控上的高超水平。
细节:器身表面装饰有精美的堆塑纹饰,以卷曲的纹样为主,这些纹样线条流畅,边缘还带有类似珍珠般的凸起装饰,细腻而精致,仿佛是精心编织的图案,富有韵律感。顶部的螭龙堆塑,细节刻画入微,龙身的鳞片、龙须等都有一定的表现,虽然是堆塑工艺,但能看出工匠在塑造时的用心,使得螭龙形象栩栩如生,与器身的卷草纹等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这件水盂丰富而细腻的装饰效果,每一处细节都彰显出南宋制瓷工匠的精湛技艺与艺术审美。
历史背景
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文化艺术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制瓷业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地窑口蓬勃发展,其中青白瓷窑系更是凭借其独特的釉色和精湛的工艺脱颖而出。南宋的青白瓷,在继承前代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造型更加多样,装饰技法也更为丰富,堆塑、刻花、划花等工艺被广泛运用。这件青白釉堆塑螭龙纹方水盂,就是南宋青白瓷中的精品代表。它不仅反映了当时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也体现了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对文房用具在实用性与艺术性上的双重追求。文房用具在南宋文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水盂作为其中用于贮存研墨用水的器具,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艺术内涵,成为文人审美情趣的一种体现,同时,它也从侧面见证了南宋时期文化艺术与手工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状况。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