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战国青玉谷纹龙纹璧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战国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西方列强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在这些战乱中,列强军队对中国的宫殿、王府、陵墓以及民间富户进行了疯狂的掠夺。许多珍贵的文物,包括精美的玉器,都成为了他们抢夺的目标。当时的中国,社会动荡,国力衰弱,无法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这件战国青玉谷纹龙纹璧,很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英国侵略者从中国搜刮而去。他们将掠夺来的文物通过海运等方式带回英国,随后这些文物或者进入私人收藏,或者流入像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这样的机构,使得无数承载着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离开了故土。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呈圆形,中间有一个圆孔,是典型的玉璧造型。玉璧的整体轮廓规整,线条流畅,展现出古朴而庄重的美感,这种造型在战国时期的玉器中较为常见,具有很高的代表性。 材质与色泽:选用青玉材质,玉质温润细腻,有着柔和的光泽。整体色泽呈现出淡青色,部分区域因为岁月的侵蚀和埋藏,出现了一些褐色或土黄色的沁斑,这些沁斑自然分布,增添了文物的历史沧桑感,也从侧面反映出它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洗礼。 细节:玉璧表面装饰有丰富的纹饰。主体纹饰为谷纹和龙纹,谷纹密密麻麻地布满玉璧外圈,颗粒饱满,排列整齐,象征着五谷丰登,寓意美好。内圈则雕刻着龙纹,龙的身形蜿蜒曲折,线条流畅且富有张力,龙首、龙须、龙爪等细节刻画入微,展现出龙的灵动与威严,体现了战国时期高超的玉雕工艺水平。

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玉器工艺蓬勃发展的阶段。当时,玉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是身份、地位和礼仪的象征。各国的玉器制作工艺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谷纹和龙纹是战国玉器中常见的纹饰,谷纹代表着人们对农业丰收的祈愿,而龙纹则蕴含着吉祥、权威等寓意。玉璧作为重要的礼器和装饰品,在祭祀、礼仪交往等活动中被广泛使用。这件战国青玉谷纹龙纹璧,就是战国时期玉器工艺高度发达的见证,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宗教信仰以及社会文化风貌,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