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青玉兰花纹花插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中叶以来,中国遭受了列强的多次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大肆劫掠圆明园等皇家园林,无数珍宝被抢夺一空 。此后,八国联军侵华,北京再次陷入劫难,宫殿、王府、官宦富户之家皆遭洗劫。在这些侵略战争和混乱局势中,西方列强的军队、文物贩子等,将大量中国珍贵文物掠走 。这件清代青玉兰花纹花插,很可能是在这些时期,被英国侵略者掠夺,他们通过海上运输等方式,将文物带回英国,最终这件精美的玉器流入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当时中国处于弱势地位,无法对本国的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导致大量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流落海外。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呈长方体形状,上宽下窄,造型规整又不失灵动。顶部敞开,用于插花,底部平稳,可放置于案几之上。整体线条简洁流畅,同时又通过雕刻的纹饰增添了几分雅致与生动,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
材质与色泽:选用青玉为材质,玉质细腻温润,具有柔和的光泽。色泽呈现出淡雅的青绿色,如同一汪清澈的湖水,给人一种宁静、清新之感。部分区域可能因岁月的侵蚀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色泽略有变化,更增添了古朴的韵味。
细节:器物表面雕刻有精美的兰花纹饰。兰花的花瓣、叶片线条流畅自然,叶脉清晰可见,展现出兰花的婀娜姿态。兰花根茎部分的雕刻也极为细致,仿佛在风中摇曳,富有生机与活力。此外,花插采用了透雕与浮雕相结合的工艺,使得纹饰立体感十足,增强了视觉效果,体现了清代玉雕工匠高超的技艺水平。
历史背景
清代是中国玉器发展的又一个鼎盛时期。清朝统治者对玉器极为喜爱,宫廷设有专门的造办处玉作,集中了全国优秀的玉雕工匠,为宫廷制作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同时,民间的玉器制作行业也十分繁荣,形成了多个玉器制作中心,如苏州、扬州等地。玉器的用途广泛,涵盖了礼仪、装饰、实用等多个方面 。兰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典雅,常被文人雅士所推崇,也成为玉器雕刻中常见的题材 。这件清代青玉兰花纹花插,既体现了清代高超的玉雕工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好品德和高雅情趣的追求,是研究清代玉器艺术和社会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