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商代青铜钺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在这些战争中,列强军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的大量珍贵文物遭到了疯狂的洗劫。当时,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微,根本无力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英国等列强的士兵以及一些受利益驱使的 “探险家”“收藏家”,趁机闯入中国的城市、乡村,甚至是一些古代遗址,将包括青铜器在内的大量文物掠夺而去。这件商代青铜钺,很可能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被英国侵略者通过战争掠夺的方式,从中国的某个商代遗址或相关收藏地运到了英国,最终辗转流入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无数像这样承载着中国古代文明辉煌成就的文物,在列强的暴力掠夺下离开了故土,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史上的巨大伤痛。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呈钺的典型形状,由钺身和銎部组成。钺身较宽,一侧为刃部,另一侧则有装饰性的结构。銎部呈圆筒状,用于安装木柄,整体造型庄重威严,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体现出商代青铜器作为权力象征的特点。 材质与色泽:由青铜铸造而成,青铜是铜、锡、铅等金属的合金。历经数千年的岁月,这件青铜钺表面形成了一层古朴的绿锈,色泽深沉,带有岁月沉淀的沧桑感,同时也能看出青铜本身坚硬、厚重的质感。 细节:钺身和銎部都装饰有精美的纹饰。钺身的纹饰可能为兽面纹等商代典型的青铜纹饰,线条粗犷而富有张力,兽面的双目、獠牙等细节刻画得较为清晰,充满神秘威严的气息。銎部也有复杂的纹饰,与钺身的纹饰相互呼应,整体装饰工艺精湛,展现出商代工匠高超的铸造和雕刻技艺,每一处纹饰都仿佛在诉说着商代的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

历史背景

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造型精美、纹饰华丽。青铜钺在商代是一种重要的兵器,同时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通常为高级贵族所拥有,用于军事指挥、礼仪祭祀等重要场合。商代的社会等级森严,青铜器的使用往往与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密切相关,不同的青铜器类型和纹饰都蕴含着特定的社会文化意义。当时,人们对鬼神有着浓厚的崇拜之情,青铜纹饰中的兽面纹等,往往被认为是沟通人神世界的媒介,反映了商代人对宗教祭祀的重视。这件商代青铜钺,不仅是商代青铜铸造工艺的杰出代表,也是研究商代社会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它见证了商代的辉煌与神秘,却因列强的侵略掠夺,被迫远离故土,成为海外博物馆的藏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屈辱和文化遗产的巨大损失。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