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商代嵌绿松石玉援青铜内戈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中国深陷列强侵略的泥沼,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接踵而至 。在这些战乱中,列强对中国的文物进行了疯狂掠夺。他们闯入皇家宫殿、贵族府邸、古代遗址等地,见文物就抢夺。英国作为主要侵略国之一,其军队和一些所谓的 “文物爱好者”,在中国大肆搜刮珍贵文物 。这件商代嵌绿松石玉援青铜内戈很可能是在对殷墟等商代遗址的劫掠,或是对中国民间、官方收藏的抢夺中,被英国人获取,随后被带回英国,最终流入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当时中国国力衰微,无法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使得无数承载着华夏文明的瑰宝被迫远离故土。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整体呈现戈的形状,具有典型的商代兵器特征 。前端为玉质的援部,尖锐锋利,呈长条三角形;后端是青铜制成的内,带有穿孔,可用于安装木柄 。戈身上下有阑,起到固定木柄的作用,整体造型庄重威严,既体现了实用性,也具有礼仪象征意义 。 材质与色泽:援部为玉石材质,历经岁月后呈现出米白色,带有一些自然的纹理和沁色痕迹 。青铜内则因氧化生锈,呈现出斑驳的青绿色,其上嵌有绿松石,虽历经千年,仍可见绿松石的蓝绿色泽 。 细节:青铜内上镶嵌着精美的绿松石,组成兽面纹等图案,绿松石排列整齐,与青铜底色相互映衬,色彩对比鲜明,富有装饰性 。玉石援部虽简洁,但打磨光滑,边缘锋利 。阑上也有一些细微的铸造痕迹,显示出商代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和玉石加工技艺 。

历史背景

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期,青铜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同时玉器加工也十分发达 。戈作为一种重要的兵器和礼器,在商代社会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常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多用于战争、祭祀等重要场合 。当时,贵族阶层对兵器的装饰极为重视,会采用珍贵的玉石、宝石等进行镶嵌装饰 。这件嵌绿松石玉援青铜内戈,反映了商代高超的工艺水平,以及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审美观念 。玉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特殊意义,象征着纯洁和高贵,而青铜铸造的内和阑则体现了当时的军事力量和青铜文化,是研究商代军事、礼仪、工艺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