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磁州窑白地黑花人物纹花口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北宋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外患,西方列强发动了诸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侵略战争。在这些战乱中,北京及周边地区的众多文物收藏地,包括皇家宫殿、贵族府邸、民间富户,甚至一些窑址附近的收藏,都遭到了疯狂洗劫。英国作为侵略国之一,其军队和受利益驱使的文物贩子,大肆抢夺中国珍贵文物。这件北宋磁州窑白地黑花人物纹花口瓶,很可能就是在这个时期,被英国侵略者从中国掠夺,通过海上运输等途径带回英国,随后几经辗转,流入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当时中国国力孱弱,无法对珍贵文物进行有效保护,致使大量承载着华夏文明的瑰宝被迫流落在外。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瓶口呈花口状,如同绽放的花朵,别致优雅。瓶颈细长,连接着圆润饱满的瓶腹,瓶腹下逐渐收窄,底部为圈足,整体线条流畅自然,比例协调,既具有实用性,又极具观赏性。
材质与色泽:以瓷土为胎,胎体较为厚重,质地坚实。瓶身施白釉,釉色微微泛黄,呈现出古朴的质感,历经岁月洗礼,更显沧桑。黑花图案在白釉的衬托下,对比鲜明,视觉效果强烈。
细节:瓶身绘有精美的人物纹饰,人物刻画细腻,神态栩栩如生。人物或坐或倚,周围搭配以松树、柳枝等植物纹饰,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纹饰线条流畅,笔法娴熟,体现了宋代磁州窑工匠高超的绘画技艺。此外,瓶口的花口设计独特,边缘微微卷曲,增加了器物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历史背景
北宋时期,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辈出,磁州窑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民间窑系。磁州窑以白地黑花装饰艺术著称,其独特的装饰技法是在成型的胎体上,以毛笔蘸取含铁的彩料绘制纹饰,再施透明釉高温烧制而成。北宋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昌盛,市民阶层兴起,对日常生活用品的审美需求不断提高,磁州窑瓷器以其质朴、清新的风格,丰富的装饰题材,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这些瓷器不仅在国内广泛流通,还大量出口到海外。这件磁州窑白地黑花人物纹花口瓶,反映了北宋时期磁州窑的制瓷工艺水平和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是研究北宋民间瓷器艺术、社会生活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但因列强侵略,这件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成为中国文物保护史上的遗憾。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