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元代青花莲池鸳鸯纹盘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西方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侵略战争。在这些战乱中,中国的许多城市、乡村以及文物收藏地都遭到了疯狂洗劫。列强的军队和一些文物贩子,闯入皇家宫殿、贵族宅邸和民间收藏之处,大肆抢夺珍贵文物。这件元代青花莲池鸳鸯纹盘,很可能是从中国的某个收藏地,如古代遗址、贵族庄园或民间富户手中被英国侵略者掠夺。他们通过海上运输等方式,将抢来的文物带回英国,随后这件盘子便辗转流入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当时中国国力衰弱,无法对这些承载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致使大量文物流失海外。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盘子呈圆形,敞口,浅腹,圈足,边缘微微外撇,整体造型规整大方,符合元代盘类瓷器的常见样式,既实用又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材质与色泽:以瓷土为胎,胎体较为厚重,质地坚实。盘身施白釉,釉面莹润,微微泛青。青花发色淡雅,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色调,与白釉相互映衬,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虽历经岁月,仍不失其独特的魅力。 细节:盘心主体纹饰为莲池鸳鸯图,描绘了鸳鸯在莲池中嬉戏的场景,莲花盛开,荷叶舒展,鸳鸯姿态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盘的边缘以青花绘制了多个开光图案,每个开光内分别绘有不同的花卉、杂宝等纹饰,图案丰富多样,布局合理,线条流畅,展现了元代青花瓷绘画技艺的高超水准。盘的外壁也有简单的青花线条装饰,增加了器物的层次感。

历史背景

元代是中国青花瓷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来自西亚的苏麻离青料传入中国,为青花瓷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颜料。元代的制瓷工匠在继承前代制瓷工艺的基础上,成功创烧出了成熟的青花瓷。青花瓷以其白底蓝花的鲜明对比和丰富多样的装饰图案,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莲池鸳鸯纹是元代瓷器中常见的装饰题材,鸳鸯寓意着爱情美满,莲花象征着纯洁高雅,这类纹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元代的瓷器不仅在国内广泛使用,还大量出口到欧洲、亚洲等地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这件元代青花莲池鸳鸯纹盘,就是元代青花瓷艺术的一个典型代表,却因列强的侵略掠夺,被迫流落到海外,成为中国文物流失历史的见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