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青铜兽面饰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商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艰难境地,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在这些战乱中,中国的众多古迹、遗址以及文物收藏地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和掠夺。西方的军队、文物贩子等,在中国肆意抢夺珍贵文物。这件商代青铜兽面饰,很可能是在对中国古代遗址的非法挖掘或者对文物收藏的洗劫中被英国侵略者获取。之后,通过海上运输等方式被带到英国,经过多次的买卖、收藏流转,最终进入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当时中国国力衰弱,无法对这些承载着悠久历史的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导致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整体呈现出兽面的形状,具有夸张而威严的气势。兽面上方有一对弯曲且粗壮的牛角,向上高高扬起,增强了整体造型的庄重感与威慑力。兽面下部的轮廓线条刚硬,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材质与色泽:由青铜铸造而成,历经数千年岁月,表面形成了斑驳的锈迹,主要呈现出青绿色,夹杂着蓝、褐色等锈斑,显示出古朴沧桑的质感,见证了其悠久的历史。锈迹之下,仍可隐约看出青铜材质原本的金属光泽。
细节:兽面的双目呈圆孔状,深邃而醒目,仿佛能洞察一切;眼眶周围有精美的纹饰,增添了神秘色彩。鼻梁部位高高隆起,正中镶嵌有菱形装饰物,可能是绿松石等材质(虽历经岁月部分可能脱落或变色) 。兽面两侧装饰有卷曲的云纹,线条流畅且富有动感,这些纹饰与兽面的整体造型相互呼应,体现了商代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准,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人的智慧与艺术创造力。
历史背景
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之一,青铜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青铜器在商代不仅仅是实用器具,更是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政治意义,常作为礼器使用,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兽面纹(又称饕餮纹)是商代青铜器上最常见且最具代表性的纹饰之一,它神秘、威严,一般认为具有驱邪避凶的寓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商代的工匠们掌握了成熟的青铜铸造技术,能够铸造出造型复杂、纹饰精美的青铜器。这件青铜兽面饰就是商代青铜文化的杰出代表,它见证了当时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却因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被迫流落到海外。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