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汉代玉猪握(一对)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西汉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侵略战争对中国进行文化掠夺。在战争中,大量中国古代墓葬被破坏,珍贵文物被列强以暴力抢夺、非法走私等方式运出中国。这件西汉玉猪握便是在这一时期,随着列强对中国文物的疯狂掠夺,从中国境内流失,后被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中国玉器藏品中的重要文物,见证了近代中国文物遭列强掠夺的屈辱历史。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这是一对玉猪握,整体呈圆柱形,模仿猪的形态雕刻而成,是汉代墓葬中常见的玉握(逝者手中握持的玉器)。造型简洁大气,符合汉代玉器 “朴拙大气” 的风格特点,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丧葬礼仪的重视以及对玉器的尊崇。 材质与色泽:采用优质玉石雕刻,玉石呈现出灰白与青灰相间的色泽,表面因年代久远和埋藏环境影响,带有明显的土沁痕迹,质地温润,保留了玉石天然的质感,也彰显出岁月的沧桑感。 细节:猪的面部特征刻画简洁而传神,眼部、鼻部的线条清晰,虽不繁复却能体现出猪的形态;身体部分的雕刻注重轮廓的塑造,四肢的形态通过简洁的切削工艺呈现,整体细节处理朴拙自然,尽显汉代玉器雕刻的工艺特色,每一处细节都反映出汉代工匠对玉器雕刻的精湛技艺和对生活形象的提炼能力。

历史背景

汉代是中国玉器发展的重要时期,玉器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还在丧葬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玉握便是汉代丧葬用玉的典型代表之一,通常为猪形,寓意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仍能拥有财富(猪在古代象征财富)。西汉时期,玉器制作工艺成熟,风格朴拙大气,既继承了先秦玉器的工艺传统,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当时的人们认为玉器具有 “通灵”“不朽” 的特性,因此在丧葬中大量使用玉器,希望借助玉器的特性保护逝者遗体不朽、灵魂永存。这件玉猪握便是西汉丧葬用玉文化的实物体现,它不仅反映了西汉时期的玉器工艺水平,更承载了当时人们的丧葬观念和精神信仰。然而,近代以来,由于列强的侵略战争,大量像这样的珍贵玉器被掠夺海外,它们成为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也时刻提醒着后人要铭记历史,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