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嵌玉青铜残件(疑似戈柄或其他器物部件 )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商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西方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对中国的古代遗址和墓葬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与掠夺。当时中国社会动荡不安,考古保护意识和措施薄弱,许多珍贵的文物因此遭劫。这件商代嵌玉青铜残件可能是在河南殷墟等商代遗址被非法挖掘,而后被列强以 “考察”“探险” 等名义获取,或者通过非法交易流入西方。经过一系列辗转,最终被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收藏,它的流失是近代中国文物遭受掠夺的一个缩影。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整体呈长条状,下部为青铜质地的残体,上部嵌有玉质构件。虽然是残件,但仍能看出其曾经作为一件重要器物部件的庄重感 ,上部的玉质构件与下部的青铜部分结合,推测原本可能是戈柄等器物的一部分。
材质与色泽:青铜部分因年代久远,表面锈迹斑斑,呈现出深褐色、黑色等混合的锈色,锈层凹凸不平,见证了岁月的侵蚀。玉质构件部分色泽温润,虽也有受沁痕迹,呈现出黄褐色调,但仍能看出玉石质地细腻,保留着一定的光泽。
细节:玉质构件上有雕刻的痕迹,隐约可见一些几何纹饰或简单的图案,线条古朴简洁,体现了商代玉器雕刻的风格。青铜部分表面有铸造留下的痕迹,以及因长期埋藏和氧化形成的复杂锈层纹理,反映出商代青铜器铸造工艺的特点 ,同时,玉石与青铜的嵌合处,能看出当时的镶嵌工艺,虽然历经岁月,部分连接部位可能已经松动,但仍能看出其曾经的精巧构造。
历史背景
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重要阶段,青铜铸造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青铜器种类繁多,不仅用于日常生产生活,更多作为礼器和兵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玉器在商代也备受重视,被广泛用于祭祀、礼仪、装饰等方面。商代的玉器雕刻工艺成熟,常采用阴线刻、阳线刻等技法,纹饰多为兽面纹、云雷纹等。这件嵌玉青铜残件体现了商代将青铜与玉器结合的工艺特色,这种组合的器物通常用于高级别的礼仪活动或作为贵族的随葬品,反映了商代的等级制度和审美观念。然而,近代以来,由于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大量商代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这些文物成为了研究商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却远离故土,也时刻提醒着人们铭记历史,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追索。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