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定窑白釉刻花碗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北宋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在这些战争期间,列强的军队和探险者们,以 “考察”“探险” 等名义,或者直接通过暴力掠夺的方式,对中国各地的古代窑址、墓葬以及民间收藏进行了疯狂的洗劫。定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生产的白瓷精美绝伦,备受推崇,自然也成为了列强掠夺的重点目标。这件北宋定窑白釉刻花碗,很可能就是在那段动荡的时期,被列强士兵或文物贩子非法挖掘、掠夺。之后,它被辗转运输到海外,经过多次转手交易,最终流入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成为该馆收藏的中国古代瓷器珍品,见证了近代中国文物遭受殖民掠夺的屈辱历史。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碗呈敞口状,口沿较宽,腹部向下逐渐收束,底部为圈足,整体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自然,符合北宋定窑碗类器物的典型造型特征,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兼具艺术美感。
材质与色泽:采用定窑优质瓷土烧制而成,胎质细腻洁白,坚硬致密。施白釉,釉色莹润洁白,如同羊脂白玉,釉面光滑,具有良好的光泽度,体现出定窑白瓷 “白如玉” 的特点。
细节:碗的内壁刻有精美的花纹,花纹线条流畅,构图严谨,虽然从图片中看刻花细节不是特别清晰,但仍能感受到其雕刻工艺的精湛。碗的圈足部分处理规整,露胎处可见胎质的洁白细腻。釉面分布着自然形成的开片纹,这些开片纹细密均匀,如同冰裂纹,为器物增添了一种古朴雅致的韵味,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北宋定窑瓷器高超的工艺水平和艺术魅力。
历史背景
北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昌盛,制瓷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位于今河北曲阳一带,以生产白瓷著称。定窑白瓷的制作工艺精湛,采用覆烧法烧制,大大提高了产量。其白瓷胎质细腻,釉色洁白莹润,装饰技法丰富,有刻花、划花、印花等,题材多为花卉、动物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定窑白瓷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还通过丝绸之路等途径远销海外,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北宋的社会生活中,瓷器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更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这件北宋定窑白釉刻花碗,是定窑白瓷的杰出代表,见证了北宋制瓷业的辉煌成就,也为研究北宋的社会文化、艺术审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然而,近代以来,由于列强的侵略,大量像这样的珍贵宋代文物流失海外,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巨大损失,也时刻提醒着人们铭记历史,重视对文物的保护与传承。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