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龙泉窑青釉刻莲花纹盘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南宋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在这些战争中,列强的军队闯入中国的城市、乡村,对各类文物古迹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南宋龙泉窑以烧制精美的青瓷闻名于世,其产品备受推崇,成为了列强掠夺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件南宋龙泉窑青釉刻莲花纹盘,可能原是南宋时期的宫廷用瓷或贵族藏品。在战乱中,被列强士兵或文物贩子发现并抢夺,随后被非法带往海外。经过一系列的转手交易,最终流入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成为该馆展示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重要藏品,见证了近代中国文物遭受掠夺的屈辱历史。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杯为敞口,斜腹,圈足,整体造型小巧玲珑,线条简洁流畅,符合清代日常用杯的典型造型特征,便于手持和使用。
材质与色泽:采用优质瓷土烧制,胎质细腻洁白,坚致紧密。杯身以青花为饰,青花发色浓艳,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色,与洁白的瓷胎相互映衬,色彩对比鲜明,体现出清代青花瓷器 “色彩明快、素雅清新” 的特点。
细节:杯身描绘了山水纹,画面中有山峦、树木、房屋、船只等元素,构图疏密有致,笔法细腻流畅,展现出清代青花绘画工艺的精湛水平。杯口边缘有一圈金属镶边,可能是为了保护杯口或增加装饰效果,金属的色泽与青花的蓝色形成对比,增添了器物的精致感。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清代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和艺术创造力。
历史背景
南宋时期,社会经济相对稳定,文化艺术蓬勃发展,制瓷业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龙泉窑作为南宋著名的瓷窑,位于今浙江龙泉一带,凭借当地丰富的瓷土和燃料资源,以及先进的制瓷工艺,生产出了大量精美的青瓷。南宋的文人士大夫阶层崇尚自然、雅致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观念深刻影响了龙泉窑青瓷的制作风格,使其造型简洁大方,釉色追求自然天成的美感。莲花纹作为一种常见的装饰题材,在南宋的瓷器上广泛应用,莲花象征着纯洁、高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信仰。龙泉窑青瓷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出口到海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对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近代以来,由于列强的侵略,大量南宋时期的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这件龙泉窑青釉刻莲花纹盘就是其中之一,它的流失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也时刻提醒着人们要铭记历史,重视对文物的保护与追索。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