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555 件文物
清代嘉庆款九狮戏球纹瓷鼻烟壶
这是一件清代嘉庆年间(约 1796-1820 年)的瓷质鼻烟壶,高 8.7 厘米。器物以瓷为材质,通体施白釉,采用模塑、透雕、浮雕工艺,饰有九只佛教狮子(“佛狮”)戏绣球纹样,器身镂空至内层以露出胎体;颈部配有英国旧金质顶部,透雕 relief 工艺装饰,有九只 “佛犬”,每只均带宝石与飘带。底...
清代官补
这是一件 18 世纪(约 1700-1799 年)的官补,长 29 厘米,宽 28.5 厘米,属纺织品类别。器物以缎(Satin)为地,采用丝绣与金线绣工艺制成,配色包括蓝、绿、米白、白、红、金等,运用了缎面绣、茎绣、贴线绣、卷边绣及平针绣等多种针法。补子主体图案为一只孔雀立于岩石上,背景饰有天...
敦煌摩诃迦叶像
展品名为“Mahākāśyapa, the ‘foremost arhat in austerities’” ,是来自中国的18世纪的作品
真武大帝及侍从造像群
这是一件 16 世纪晚期(约 1575-1599 年)的德化白瓷真武大帝群像。器物塑造了端坐的真武大帝,身旁有站立的武士侍从,下方复杂的岩基上伴有龟与蛇的造型,整体组合体现了道教文化中真武大帝的经典形象,造型生动,细节丰富,展现了明代晚期德化窑白瓷在人物塑造上的精湛工艺。
簪
商代社会等级制度森严,骨簪的使用和制作工艺往往与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密切相关。贵族阶层使用的骨簪通常选用优质的动物骨骼,制作工艺精湛,装饰精美,如镶嵌绿松石等珍贵材料,以彰显其尊贵身份和地位,而普通民众使用的骨簪则相对简单质朴
汉代翼形鸟首纹玉带钩
这是一件玉质带钩,高 1.8 厘米,长 2.9 厘米。材质为软玉,呈白色,部分区域因年代久远变为不透明的白色。带钩雕刻有翼形躯体,颈部宽阔,末端渐窄为钩状,钩首为鸟头造型;底部未装饰,设有一个小椭圆形凸起(用于固定),整体造型精巧,将动物元素与实用功能结合,体现了古代玉带钩在工艺与设计上的特色,...
汉代青铜羊首匕首
这是一件汉代(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 220 年)的青铜匕首,长 30.5 厘米。器物以青铜为材质,刀刃呈弧形且为单刃,柄部有斜线纹装饰;柄端为山羊首造型,颈部下方有一只小虫纹饰;柄的一侧有方形牌饰,内有铭文,另一侧为空白方形牌饰,整体将实用兵器与动物装饰结合,体现了汉代青铜兵器在工艺与造...
龙泉烧盘
龙泉烧盘采用了多种烧制工艺,如垫烧、支烧等。在烧制过程中,通过控制窑温、窑内气氛等因素,使瓷器呈现出不同的釉色和质感。北宋时期的刻花、划花工艺,是用竹制或铁制工具在坯体表面刻划纹饰;南宋时期的印花工艺,是将模具上的纹饰印在坯体上;贴花工艺则是将事先制作好的纹饰贴在坯体上再进行烧制;元代的露胎贴花...
青铜镜(龙纹)
这是一件战国时期(公元前 481 - 前 221 年)的青铜镜,直径 18.3 厘米。器物以青铜为材质,呈亮泽的深色调,边缘有凸缘,带口沿装饰。镜背有宽纹饰带,饰有高度程式化的蟠螭纹(相互缠绕的龙纹),并以菱形与螺旋纹为地纹;内侧有一圈光滑带,其外为斜线纹区域,中心有 boss 状环形钮(用于穿...
敦煌星图甲本
敦煌遗书编号,绘制于初唐年代的平面星图,是迄今为止发现蕞古老的以图画形式表现中国传统星官的资料。卷长3.9m,宽0.24m,一共记录了1359颗星,分为257个星官,二十八宿里面,这张星图中画出了27个,现藏于大英图书馆。星图居中,总长33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