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555 件文物
骑马女侍者的墓像
骑马女侍者通常呈现出坐姿端正的形态,身体微微挺直,展现出端庄稳重的气质。人物面部表情可能较为平和、安详,眉眼之间流露出温柔与娴静,也可能根据不同的身份和场景刻画得较为灵动活泼。女子的发型多样,可能是高髻、发髻梳于脑后或两侧等,有的还会佩戴帽子、头巾等饰品。马的姿态多为站立状,四蹄稳稳地踏在地面或...
青铜椭圆带柄酒杯
这是一件西周时期(前 1050 - 前 771 年)的青铜杯,高 7 厘米,宽 10 厘米。器物为青铜材质,外部带有绿色铜锈,内部则呈现绿与深蓝交织的锈色,整体呈椭圆形,器腹圆润,口沿略外撇,一侧有环形柄,柄的上部外侧装饰牛首纹。距底部不远处有一道模拟皮革缝线的水平接缝,与柄相对的一侧有一道垂直...
清代康熙年间硬瓷珐琅彩寿星像
这是一件制作于清代康熙时期(1662-1722 年)的硬瓷珐琅彩寿星像。器物以硬质瓷为核心材质,采用 “珐琅彩施于素胎”的工艺制成。整体塑造为寿星形象,人物神态祥和,细节刻画细腻,身下置于六方形底座,造型稳重又不失生动,鲜明的色彩与精致的纹饰相得益彰,集中体现了康熙时期珐琅彩瓷塑在人物题材上注重...
晚清淡青玉仙人乘槎纹圆牌
器物以淡绿色玉为材质,采用雕刻工艺精心雕琢而成,正面图案丰富且寓意鲜明:一位仙人乘坐木筏,身旁伴有象征长寿的灵芝,上方还有一只飞蝠掠过 —— 在传统文化中,“蝠” 与 “福” 谐音,三者组合暗藏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的吉祥寓意。背面设有两个相连的孔洞,既便于穿绳佩戴,也可作为挂饰悬挂于衣襟或...
明代白玉云纹发簪
这是一件明代(1500-1600 年)的玉质发簪,长 13.2 厘米,现处于存储状态。材质为软玉,呈不透明的白色,带有灰色线条杂质。发簪末端渐细成圆形,饰有云纹图案,底部扁平且无装饰,整体造型简洁雅致,体现了明代玉簪在装饰与实用结合上的特点,相关信息收录于《不朽之石 —— 中国玉器从新石器时代到...
灰玉立象雕刻
这是一件 1900-1940 年的灰玉立象雕刻,高 22 厘米,长 14.5 厘米,现处于存储状态。材质为软玉(Nephrite),整体呈站立的大象造型,背部有一个孔洞,推测原本可能放置文殊菩萨像。玉色呈灰色,雕刻线条简洁,造型生动,体现了这一时期玉器在动物题材上的表现手法,收录于《不朽之石 —...
明代珐华彩瓷园凳
这是一件明代 16 世纪(1500-1599 年)的珐华彩瓷园凳,直径 29.8 厘米,高 39 厘米,现陈列于菲茨威廉博物馆亚洲艺术展厅。器物为硬质瓷材质,整体呈圆形凳面,搭配柱状凳腿,造型稳重实用。表面以蓝、青绿色、黄、紫四色珐华釉装饰,绘有精致花卉图案,釉色浓郁鲜亮,纹饰层次分明,展现了明...
北宋铜钱串
这是一组推测为北宋时期(960-1127 年)的铜钱,共 6 枚,串在一起且因长期锈蚀相互粘连,总重 43.15 克,现存放于菲茨威廉博物馆的存储区域。钱币材质为铜,属于中国古代典型的方孔铜钱,其造型遵循传统的圆形方孔形制,这一设计既便于穿绳携带,也蕴含着古代 “天圆地方” 的宇宙观,是北宋时期...
清代深褐玉龟钮 “春南侯” 印
这是一件制作于 19 世纪(清代)的玉质印章,高 1.95 厘米。其材质为深褐色软玉,印座呈方形,顶部雕刻有龟形钮,印文可辨识为 “春南侯”。这件印章整体仿照汉代官印的风格打造,但从印文的雕刻特征来看,实则为晚清时期的作品,生动体现了清代仿古玉器在形制与工艺上对汉代印式的借鉴与追摹。它被收录于《...
明末清初象牙雕跪姿西洋人像
这是一件明末清初的象牙雕跪姿人物像,高 11 厘米,宽 6.5 厘米,现处于存储状态。器物以象牙为材质,雕刻为一位身着飘拂斗篷的西洋人(疑似荷兰人)跪姿形象,手臂抬起,推测曾作为其他器物的托架;膝盖下方有穿孔用于固定,表面以黑、红两色彩绘突出细节,造型生动,体现了中西贸易背景下象牙雕刻对西洋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