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553 件文物

重置
青铜器

南宋《妙法莲华经》

南宋
纸质品
民间流失

画面呈现经变画形式,结合经文与佛教故事图像,是研究南宋佛教艺术、经文传播的重要文物 ,反映当时佛教文化与书画工艺融合的特点。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张大千《番女掣庞图》

中华民国
纸质品
民间流失

尺寸 108.6×73 cm,设色纸本立轴;画面两名藏装女子侧身牵一头西藏獒犬,犬链呈对角线,形成强烈动势;人物头戴金丝帽,长袍袒右肩,袖口、衣领镶毛皮,腰束彩带,衣纹线条兼工带写,设色浓丽,具敦煌壁画遗韵;左上角行书题“番女掣庞图,甲申嘉平,大千张爰”,钤“张爰之印”“大千”朱文印;右下角有张...

赛努奇博物馆 法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南华真经注疏》

南宋
木器
民间流失

为郭象注、成玄英疏的《庄子》注疏典籍。“南华真经” 即《庄子》,道家经典之一。木版刻印以木板为载体,将文字反刻于木板,再施墨拓印成书,字体多为宋体或楷体,版面布局规整,字迹清晰。内容包含郭象对《庄子》的注解与成玄英的疏解,注疏结合,既阐释原文义理,又融入注疏者的思想,是研究《庄子》及魏晋至唐代道...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康有为书法立轴《大江东去》

中华民国
纸质品
民间流失

通篇行草杂糅,笔势纵横。康有为以“康体”写就,结体左低右高,中宫紧收而四维开张,线条如“刷如扫”,墨色枯润交替。起首“大江东去”四字每字径 15 厘米,气势磅礴;后段字渐小,行气跌宕起伏,通幅一气呵成。右上角钤“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归国后书”朱文长方印,左下押“康有为印”白文方印

赛努奇博物馆 法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临赵孟頫乐志论》成亲王

纸质品
民间流失

临赵孟頫乐志论》是清代 18-19 世纪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的纸本墨书作品,以小楷或行书临摹赵孟頫所书《乐志论》。成亲王书法功底深厚,临摹时既遵循赵孟頫书法 “圆润清秀、端庄典雅” 的特点 —— 笔画流畅婉转,结体匀称稳健,墨色温润平和,又融入自身 “瘦硬清劲” 的风格,笔锋稍露锋芒,在细腻...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大明永乐铜鎏金菩萨立像

石器
战争掠夺

通高 137 cm,菩萨直立,身躯微呈“S”形扭转,头部略向右倾,神态慈悲静穆;头戴五叶宝冠,冠叶镂空缠枝莲纹,正中嵌小化佛;缯带于耳后飞扬,发髻高束成塔状,发丝缕刻清晰;袒上身,胸前佩戴 U 形连珠璎珞,腹部紧收,脐窝深陷,富有弹性;肩披帔帛,绕臂下垂,衣缘錾刻卷草纹;左手当胸结说法印,拈莲茎...

赛努奇博物馆 法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与友雲士思壮行偈》月江正印

纸质品
民间流失

《与友雲士思壮行偈》是元代至正四年(1344 年)月江正印的作品,为偈语形式,以纸本或绢本墨书而成。文字内容围绕与友人 “雲士思” 壮行相关,蕴含送别时的情谊与对友人前路的期许,兼具禅理与人文情感,语言凝练而富有深意。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就明书怀偈》虚堂智愚

南宋
纸质品
民间流失

作为 “偈”(佛教中蕴含禅理的诗歌),内容围绕 “就明书怀” 展开,可能结合对光明、心性的感悟,抒发禅者的心境与修行体悟,文字简洁而富有深意,既体现宗教内涵,又带有个人情感表达。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弥勒佛坐像

石器
民间流失

通高 145 cm,整料汉白玉圆雕;弥勒倚坐于束腰须弥座,双足踏莲,左手抚膝,右臂微举作说法印;头饰螺髻,肉髻高耸,面相丰圆,嘴角含笑,大耳垂肩;身着通肩式袈裟,衣褶流畅写实,左肩褶皱纹理如湿衣贴体,呈典型盛唐“曹衣出水”风格须弥座前浮雕二供养菩萨及双狮,座后阴刻“大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岁次...

赛努奇博物馆 法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景酉至節偈》虚堂智愚

南宋
纸质品
民间流失

偈语内容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禅宗教义与哲理,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文字,传达出对佛法的感悟、对时节的思索等。从书法布局上看,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当,错落有致,整体给人一种和谐、庄重之感,同时也彰显出虚堂智愚作为禅僧书法家独特的艺术审美和精神境界。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相关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