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326 件文物
清刻纹题字玉璧
本品直径11.4 厘米。呈现出标准的圆形玉璧造型,中间有一个圆形穿孔 ,符合传统玉璧 “肉倍好谓之璧”(“肉” 指边,“好” 指孔,即边宽为孔径的两倍 )的形制规范,整体轮廓规整。玉璧表面雕刻有丰富多样的纹饰,以线条流畅的卷云纹、如意纹等为主 ,这些纹饰相互交织,或环绕在玉璧边缘,或点缀于璧面各...
清和田玉双耳瓶
本品规格为9.5 厘米。以温润细腻的和田玉为材质,整体呈优雅瓶形。直口、长颈,颈部两侧对称设镂空双耳,线条流畅且具装饰性。颈、腹等部位有精致雕刻,颈部可见规整弦纹与浅浮雕卷草纹,增添古朴韵味,工艺精湛,尽显清代玉器典雅大气,是兼具审美与工艺价值的玉雕珍品 。
清和田玉花形托杯
本品规格为15.5 厘米。选用和田玉雕琢而成,玉质细腻温润,呈现出柔和的白色,局部带有一些浅黄的沁色,增添了岁月的痕迹与古朴韵味。玉质本身的光泽内敛含蓄,如同凝脂,在光线的照射下,散发着柔和的莹光。杯体呈敞口状,口沿微微外撇,线条流畅自然。杯身从口沿向下逐渐内收,形成一个优雅的弧度,至底部收窄为...
清和田玉螭耳盖瓶
本品规格为25.4 厘米。以温润和田玉为材,质地细腻。瓶身呈优雅曲线,一侧带天然皮色,增添古朴韵味。有螭龙形耳,灵动精巧,盖顶亦饰螭纹,呼应整体。造型端庄,工艺精湛,将玉质之美与雕刻艺术融合,尽显清代玉器典雅大气,是兼具实用与观赏价值的玉雕珍品,承载着彼时工艺水准与审美意趣 。
清代紫砂描金山水纹茶壶
本品规格为直径10.8厘米,高度7.5厘米。以优质紫砂为胎,色泽温润古朴。壶身呈饱满圆形,线条流畅,比例协调。壶盖隆起,设圆珠形钮,与壶身呼应;短流出水顺畅,环形把手握持舒适,整体造型端庄典雅,符合清代紫砂壶实用与审美兼具的特点 。运用描金技法,在壶身绘山水图景。金彩勾勒出山石、树木、屋舍轮廓,...
清代纸本墨绘象马兔图
本品规格为36.8 x 22.1 厘米。以水墨绘象、马、兔三物,布局疏朗。大象体量最大,占据画面上方,以浓淡墨块写意勾勒,轮廓简括却显厚重憨态;马居于象旁,线条灵动,似在水中漂浮,姿态轻盈;兔子最小,位于下方,寥寥数笔绘出,活泼小巧 。三者以水纹相连,营造出 “共游” 之趣,留白处给人无尽遐想。
清代纸本墨绘苏武牧羊图
本品规格为29 x 18.4 厘米。绘苏武、羊群、飞雁,布局疏朗。苏武居于中心,长袍宽袖,以粗笔淡墨勾勒,衣纹流畅;须发、面部细节用细笔点染,显沧桑坚毅 。三羊形态各异,或侧首、或伫立,以墨色浓淡区分,增添生动感;上方飞雁展翅,打破画面静态,形成 “天、地、人、物” 呼应,留白处拓展意境。
清代纸本墨笔蕉叶图
本品规格为29 x 18.4 厘米。以水墨绘芭蕉,构图简洁却富有张力。粗壮蕉干以淡墨勾勒,线条流畅中带拙朴;蕉叶用浓淡墨块表现,大笔触挥洒间,展现叶片的舒展与层次,有的蕉叶浓墨重染,有的则淡墨轻敷,形成虚实对比 。下方草叶以细笔淡墨衬出,让芭蕉主体更突出,留白处营造出空灵意境。
清代攒边装板直足方凳
本品规格为48.3 x 48.3 x 48.3 厘米。采用攒边装板工艺,凳面边框与芯板拼接严整,既稳固又具美感,是传统木工技艺的体现。直足设计简约,四条腿足笔直利落,与凳面、牙板等部件通过榫卯相连,结构坚实,传承古人精湛工艺。整体方正端庄,线条简洁流畅,无过多繁杂装饰,契合清代家具追求质朴、实用...
清代攒边装板方凳
本品规格为48.3 x 48.3 x 48.3 厘米。采用攒边装板工艺,四周以边框攒边,中间嵌入板面。这种工艺不仅能有效防止板面变形,还增添了层次感和精致感。板面纹理清晰,色泽温润,彰显出木材的天然之美。凳面下方设有束腰,束腰部分虽窄,却起到了划分上下结构的作用,增加了视觉上的节奏感。束腰之下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