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435 件文物

重置
青铜器

唐代鎏金铜观音立像

铜器
民间流失

观音菩萨身姿优雅,体态丰腴,展现出唐代典型的审美风尚。多呈直立姿势,身姿微微扭曲,形成 “S” 形曲线,极具动感与韵律之美,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气质。

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德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北凉沮渠安周造像碑拓本

南北朝
砖石雕刻
民间流失

字体为隶书,但已具备楷书的韵味,主要使用方笔,横笔两端多呈锐角并向上翘起,笔画挺拔,锋芒毕露,结字稳健中具有活泼气息

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德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北魏石雕佛陀

南北朝
砖石雕刻
民间流失

这尊佛像属于犍陀罗风格,呈现坐姿,结跏趺坐于台座之上。佛像头顶为螺发肉髻,面容带有明显的西域人种特征,高鼻深目 ,眉间有白毫。身着通肩式袈裟,衣褶呈平行的 U 形线条,富有立体感,双手结印,可能是说法印。身后带有圆形头光,台座部分雕刻有一些人物形象 。

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德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青铜鸮卣

铜器
民间流失

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约公元前11世纪)‌,采用中等铸造工艺制作的青铜器,表面带有明显的焊接突起。器物尺寸为‌高35.5厘米 × 宽22.8厘米‌(约合14英寸 × 9英寸)。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黄山八胜图册

纸质品
民间流失

石涛的《黄山八胜图》 为明末清初画家中画黄山众多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分别描绘了《山溪道上》《黄山道上怀冠五曹郡守》《白龙潭》《莲花峰》《鸣弦泉》《汤池》《扰龙松》和《文殊院》八个场景。每幅作品上都有一首或两首题诗。

泉屋博古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安晚帖

纸质品
民间流失

《安晚册》是八大山人写给一位朋友“退翁”的信件。信中的款字写道:“少文凡所游履,图之于室,此志也。

泉屋博古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秋野牧牛图

南宋
纸质品
民间流失

画面中心描绘两棵盘曲古木,枝叶疏朗尽显秋意,树下三头黄牛呈三角形布局:左侧牝牛与牛犊依偎而卧;右侧牡牛信步闲行,两村童分处画面上下:前者赤足倚树观牛,后者持鞭坐于坡石,人物衣着简朴,面部刻画采用"开脸"技法,眉眼生动传神。画家运用"斧劈皴"表现山石质感,牛身皮毛以细笔丝毛技法层层晕染,牛眼瞳孔用...

泉屋博古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沉香木画箱

木器
民间流失

沉香木画箱(中仓142号)为盛唐宫廷制匣,长33.7厘米、宽23.1厘米、高18.4厘米,主体以沉香木薄片拼镶,表面贴嵌染象牙花卉纹及玳瑁几何纹饰片,形成‌天然香材与象牙的复合结构‌。箱盖中央以螺钿镶嵌双凤衔绶纹,羽翼细部填涂金粉勾勒层次,边角包银鎏金铰链。经显微检测,其底板采用樟木衬里,夹层填...

正仓院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红牙拨镂尺

象牙器
民间流失

红牙拨镂尺为8世纪唐代宫廷牙雕,长29.7厘米,宽2.4厘米,采用茜草染色的亚洲象牙制成。其表面运用分层染色阴刻工艺:先以明矾媒染剂固定茜素红色素,再雕刻出0.3毫米深的凤凰、喜鹊等18组禽鸟纹饰,使象牙原色与红底形成鲜明对比。经X射线荧光检测,纹饰凹槽内残留微量金粉与绿松石粉,证实唐代工匠采用...

正仓院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深绿琉璃鱼形

玻璃器
民间流失

深绿琉璃鱼形饰件为唐代钠钙玻璃制品,长约7.6厘米,通体呈半透明深绿色,表面可见手工吹塑形成的流线型波浪纹理,鱼眼处以金箔点睛强化灵动感‌。经显微光谱检测,其材质含独特氧化钴成分(0.8%),与波斯萨珊王朝玻璃配方相近,尾部阴刻"天"字款识印证其为宫廷作坊制品‌。鱼腹中空设计减轻自重,背鳍及尾鳍...

正仓院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相关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