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141 件文物
汝窑青釉盏托
盏托直口微敛,深弧腹,托盘呈五瓣葵花形,花瓣重叠,五曲带筋,施青釉,釉面有开片。北宋宫廷将此类盏托用作茶具,承托不同材质的茶碗。 此盏托采用满釉裹足支烧法,圈足留有五个椭圆形芝麻挣钉痕迹。汝窑胎体细腻,多呈香灰色,釉质莹厚,呈色不一,有天青,天蓝,青灰诸色。据南宋周煇《清波杂志》记载汝窑内...
《北魏孝文帝礼佛图》浮雕
中心人物:孝文帝位于画面左侧,头戴冕旒,身着宽袖冕服,腰系革带,由侍从提拉衣摆,彰显帝王威仪。 仪仗队列:羽葆、华盖、持剑武士护卫,菩提树分隔画面,人物按身份着不同冠服,大小相近但通过姿态区分尊卑。 艺术特色 采用高浮雕技法,衣纹流畅自然,衣袖下垂动态逼真,人物面部庄重,整体...
元代广胜寺《药师佛佛会图》壁画
中心主尊:药师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座,手持药钵,两侧为日光、月光菩萨,十二药叉神将及护法天王环绕。 细节工艺:衣饰用金箔勾勒龙纹,菩萨披帛飘逸,神将盔甲鎏金,色彩以红、绿、金为主,局部贴金剥蚀可见。线条“曹衣出水”,人物面部丰润,体现元代“重彩勾填”技法,背景绘东方琉璃净土世界,散花童子...
《猿图》
该图中这只赤耳红面、毛茸茸的猴子,安安静静蹲坐于地,一幅陷入深思的样子。没有任何景物衬托,它那充满灵性的神态是那样突出、醒目。这幅猴图在表现上非常出色,超越了单纯的写实,在众多的宋画当中亦堪称名品。据说所画的是日本猴而非中国猴,除水墨之外还使用了金泥,工笔细腻自然。
《六祖截竹图》
此画的下端,一老者身穿粗布短衣,蹲在那里;他左手扶着一根竹子,右手挥刀,正在专心致志地伐竹。看他那凝神静气的样子,似在劈竹的瞬间感悟禅机,仿佛在揭示着禅宗六祖惠能强调的从行住坐卧等日常生活中也能自然顿悟的道理。其头脸部的毛发及手臂上的毛,以细笔绘出;粗简的笔法画就衣衫蓝缕,又暗示惠能以不识之无的...
彩绘女舞俑(唐代)
舞姿:多呈“S”形动态,如双臂一上举一下垂、双腿屈伸,腰肢侧扭,表现舞蹈瞬间。 发型:双高髻(扬州俑)或双环望仙髻(陕西俑),后者需耗时六小时梳理,唐代盛行假髻替代。 服饰:上穿翻领半袖衫或袒领襦裙,下着高腰长裙,披帛绕身,裙摆常施绿、赭黄等彩绘
镇墓兽(北魏)
人面兽身型:头部低俯,胡人面容(浓眉深目),兽身饰鱼鳞纹或卷云纹彩绘,四肢蹲踞或直立,高约30-63厘米12。兽面型:阔口吐舌,脊背带凸起(象征羽翼),颈部悬铃铛,材质多为釉陶或灰陶。以红、黑、白彩为主,部分贴金,易剥落
《李白吟行图》
南宋画家梁楷所创作的一幅纸本水墨画,纵向81.2厘米,横向30.4厘米,该图描绘了李白的形象,作者梁楷在画面上没有任何背景,只用寥寥数笔画出李白飘飘欲仙,冉冉欲举的形象。他不同于屈原行吟式的忧愤,也不同于杜甫行吟式的深沉,而是浪漫欹侧,嬉笑怒斥的“诗仙”
持鹰陶俑(北魏)
姿态:人物呈站立或蹲坐状,右手持鹰(鹰嘴张开作啄食状),左手可能持食物或扶鹰爪,动态生动浓眉方脸、高颧骨,体现鲜卑族特征。头戴风帽或束发,身着左衽胡服,衣纹褶皱以阴线刻出。 彩绘工艺:泥质灰陶胎,表面施红、黑彩绘(易剥落),鹰羽与人物服饰细节用墨线勾勒
《圆悟克勤印可状》
其书法作品《印可状》纸本行书,纵43.9厘米,横52.4厘米,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此作品展现了圜悟克勤超凡脱俗的精神气质,用笔温文尔雅,风神超迈,深得初唐虞世南、褚遂良两家遗韵,同时兼具米芾行书的雅致。字里行间挥洒自如,端秀中内藏刚毅之气,具有绵里裹针之妙,堪称宋高僧中一件风格高峻、出类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