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193 件文物
三彩罗汉像
此罗汉像为真人尺寸(高约1.2米),陶胎施三彩釉,展现佛陀弟子禅定姿态。其写实主义风格尤为罕见:面部肌肉、手部血管、衣纹褶皱均高度还原人体结构,被梁思成评价为“媲美罗马雕塑,精细程度不亚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杰作”。相较传统宗教造像的程式化,此像以人性化表情传递禅意,颠覆东方雕塑传统
春秋青铜虎钮镈
青铜虎镈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流行的青铜乐器,其形制以合瓦状器身、平口、环钮为典型特征,器身饰有虎、龙、鸟等动物纹样,兼具礼器功能。该器物器壁较薄,发声短促,采用分范铸造与焊接工艺,纹饰风格融合南方地域特色与中原青铜艺术传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藏品高42厘米,为同类器中尺寸较大者
元代因陀罗《禅机图断简寒山拾得图》
纸本墨画 纵35.2cm 横49.7cm 14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 寒山与拾得,相传是住在天台山国清寺,师事于丰干禅师的唐代传奇性人物。描绘寒山、拾得的画作,自宋代以来就一直在禅借间广受喜爱。本图是描绘襄山、拾得二人被问及丰干禅师行踪时,沉默不语、只是哈哈大笑的情景。虽然因袭了将人物脸部画得细致...
匽侯盂
盂高24.3厘米,口径33.8厘米,足径23.3厘米。侈口、深腹、平底、圈足,圈足下缘有宽边切地,两附耳上部有横梁与器身相连。盂体纹饰精美,通体以云雷纹为地,布满夔风纹,鸟头像龙首而凤冠逶迤下垂。匽侯盂所施的夔风纹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华丽的长冠凤纹,显示了器主身份和地位的尊贵
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图》
该画作纵111.3厘米,横49.7厘米,描绘了冬季山谷中两位骑驴者穿越寒林的场景 。作为宋代雪景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其运用水墨技法营造荒寒意境,体现了南宋院体山水画的严谨笔法与自然造境的高度融合
东周青铜齐侯匜
椭圆形腹部,前端为宽流上扬,后端鋬部作屈龙衔沿状,龙尾卷曲触地。 四龙足:足部为俯首龙形,龙首顶器底,卷尾支撑,增强稳定性。 细节设计 流口:宽流斜伸,便于倒水,边缘饰兽体卷曲纹。 鋬部:蛟龙造型,龙口衔器沿,身饰重环纹,动态感强
云龙纹掐丝珐琅大罐
基本规格 高62厘米,腹径约55.9厘米,铜胎质地厚重,造型丰肩收腹,配圆钮卷沿盖,整体敦实古拙25。 色调运用:以“帝王黄”、“中国红”、“天宇蓝”为主,罕见使用紫黑色珐琅釉,色彩浓烈对比鲜明35。 纹饰与设计 龙纹主题:罐身及盖共饰三条五爪行龙,腾跃于祥云间,...
南宋李迪《红白芙蓉图》
《红白芙蓉图》是双幅画,描写红白芙蓉盛开的景色。红、白芙蓉各两朵,都画盛开时的花瓣,红色娇艳鲜嫩,白色粉白如玉,花叶为深绿色。画面有浓厚的色彩,采用没骨画的技巧,过渡自然,表现出芙蓉花瓣形态及色彩细微的变化特征、细腻而透明的色彩,体现出富丽、鲜润的特点。
东周青铜鬲鼎
附耳鬲形鼎 口沿两侧设附耳,耳部多饰兽面纹或几何纹,腹部呈分裆袋足状,足部中空设计以增强受热效率。典型器例如山西出土的战国中期附耳鬲鼎,耳部铸有蟠螭纹,足尖为柱形 铺首衔环耳鬲形鼎 耳部为兽首衔环造型,环可活动,颈部常饰凤鸟纹或弦纹。河南地区出土的此类鬲鼎,腹部兽面纹以云雷纹衬底,...
东周晚期齐侯敦
丹阳南朝陵墓区的齐明帝萧鸾兴安陵(东昏侯之父)石刻中,神道石兽为典型的南朝风格: 辟邪造型:昂首挺胸,肩生双翼,四肢粗壮,足爪锋利,整体呈行进姿态,颈部鬃毛以阴刻线表现,尾部盘卷贴地1。 材质:灰白色石灰岩,表面风化但仍可见细腻雕工,高约2.5米,长3米,基座饰有莲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