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141 件文物
五代白瓷罐
景德镇五代古窑址出土的白瓷多见花口或唇口浅腹的碗、盘、碟及长颈喇叭口圆腹或瓜棱的执壶等残器,另有水盂、三脚香炉、锯齿口沿类钵、大钵、扁壶、盖盒等器型,其中一类为支钉叠烧法烧成,另一类为一匣一器的仰烧法烧成。匣钵装烧的白瓷品种多为盘、碗,普遍胎质洁白坚致,釉色纯净润泽,有的显乳白色,有的积釉处微微...
骉羌钟
骉羌钟,每件钟均铸有铭文,其中5枚刻有61字长铭文,记录了骉羌伐齐的战争细节,其余9枚则仅有“骉氏之钟”四字短铭。
唐代白瓷尊
器物整体作站立胡人造型,头部形成尊口,身躯中空为容器主体。人物面部特征刻画具有典型西域胡人形象特征,深目高鼻,蓄络腮胡须 。双手交叠于胸前形成器耳,衣褶纹理采用浮雕技法表现,褶皱线条自然流畅,造型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胡人形象。
唐代三彩壶
三彩鹰首壶,高32.5厘米,底长10厘米,宽9厘米。鹰首壶是唐代陶瓷器中新出现的造型,这件唐三彩鹰首壶壶身修长,椭圆形口,颈上部塑一鹰首,鹰首上方为壶口。鹰嘴微张,口衔珠,象征壶的流部。壶腹呈椭圆形,下有喇叭形高足。肩腹与鹰首部分有一如意形粗柄。遍身施赭、绿、蓝、白等釉色,每种颜色都呈现出从浓到...
唐代三彩马夫与三彩马
马首微向右侧偏移约15度,双耳直立,双目圆睁呈凝视姿态。背部鬃毛被精心梳理成三朵花瓣式造型,与臀部白釉斑块形成视觉呼应 。辔头装饰采用浮雕工艺塑造革带纹理,四蹄直接固定于长31厘米、宽11厘米的长方形陶板上 。釉色以棕黑色为主基调,马匹面部、鬃部及尾部施以白釉,辔头革带与马蹄部位则点缀黄绿色釉料...
蝉纹俎
蝉纹俎的正面上有一圈非常精美的蝉纹,两端装饰着夔纹,四条腿上装饰兽面纹,足部附近装饰蕉叶纹。
唐代三彩骑马俑
主体构造由女俑、马匹及长方形踏板三部分组成复合造型: 马匹昂首直立,双耳竖立,墨绘辔饰 ,女俑端坐马背,面部丰满施朱唇,发髻为盛唐流行的高髻 ,服饰采用短袖衫配长裤的骑装形制,衣纹褶皱通过釉色自然流淌形成 。 工艺细节 胎体选用细腻白陶土经1150℃高温素烧 ;釉彩以铜、铁、钴氧化物为呈色...
大史友甗
大史友甗,高 52. 2 厘米,口沿下装饰着夔龙纹,三袋足上装饰着牛角兽面纹。甑的底部有5 个十字气孔,内壁有9 字铭文。
平螺钿背八角镜
平螺钿背八角镜为唐代螺钿工艺典范之作,现藏于日本东大寺正仓院北仓(编号42-13)。该镜采用贝壳、珊瑚、青金石等跨地域材料镶嵌成型,镜背纹样包含宝相花、禽鸟等金银平脱装饰,直径达28.5厘米,展现了盛唐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特征 。文物通过遣唐使途径传入日本,成为圣武天皇御物,经《东大寺献物帐》系统记...
唐代三彩骆驼俑
唐代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骆驼头高58.4厘米、首尾长43.4厘米,舞俑高25.1厘米,骆驼昂首挺立,驮载了5个汉、胡成年男子。中间一个胡人在跳舞,其余4人围坐演奏。他们手中的乐器仅残留下一把琵琶(据研究,应是一人拨奏琵琶,一人吹筚篥,二人击鼓),均属胡乐唐代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驼身为白釉色,颈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