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341 件文物

重置
青铜器

平螺钿背圆镜

铜器
民间流失

平螺钿背八角镜为唐代螺钿工艺典范之作,现藏于日本东大寺正仓院北仓(编号42-13)。该镜采用贝壳、珊瑚、青金石等跨地域材料镶嵌成型,镜背纹样包含宝相花、禽鸟等金银平脱装饰,直径达28.5厘米,展现了盛唐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特征 。文物通过遣唐使途径传入日本,成为圣武天皇御物,经《东大寺献物帐》系统记...

正仓院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木器
民间流失

这个琵琶是不折不扣的神品,琵琶一般都是四弦,而这个是传世唯一一个五弦的琵琶,确切而言这件乐器和四弦琵琶并不是同一种乐器,四弦琵琶是“曲项”而这件五弦琵琶是“直项”,即琴轸和相以及琴面处在同一平面上。 此种五弦琵琶现已失传,但在敦煌壁画上经常可以看到飞天弹奏此种乐器。在这一件存世的五弦琵琶上,唐...

正仓院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青花云龙纹梅瓶

瓷器
民间流失

梅瓶高约41.6–47厘米,口径5.5–6厘米,采用经典的小口、细颈、丰肩、敛腹、圈足造型,胎体厚重坚致,釉质温润泛青,器内露胎呈火石红色。主体纹饰为三爪或四爪云龙纹(龙身呈"S"形腾跃,龙首回望,鳞片精细),辅以肩部云肩纹(内绘缠枝菊纹)和胫部仰莲瓣纹。使用进口"苏麻离青"钴料,青花发色浓艳明...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题字纹克拉克瓷碗

瓷器
民间流失

瓷碗表面融合中西装饰元素,外壁绘有四个盾形纹章,中央为双头五兽的多头蛇形象,并附拉丁格言“Septenti nihil novum”。内底饰莲池鹤鹭纹,内壁环绕十组花石纹,呈现典型中国风格。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青铜方彝

铜器
民间流失

青铜方彝整体呈纵长方体造型,器盖与器身比例约1:3,盖顶模拟古代庑殿式屋顶形态,四坡面交会形成四条纵向脊棱 。器身直口折肩,腹部早期多作直壁式(商晚期),至西周演变为微鼓弧形腹,腹壁两侧常设象鼻状附耳或牺首装饰 。圈足高度约占器身三分之一,底缘外侈形成阶状结构,四面正中均设长方形缺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钧窑花盆

北宋
瓷器
民间流失

器呈上大下小的长方体。大口,折沿,缩角,深腹,四云足,底有五孔并阴刻“十”字。器身内外遍施天蓝釉,有棕眼,边棱呈黄褐色,芝麻酱色底。胎体厚重,为深灰色。具有典型的宋钧窑特征。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钧窑带盖小罐

北宋
瓷器
民间流失

敛口,鼓腹,重心在下腹部,宽圈足。带盖,盖有一钮,釉呈天蓝色,口,边釉薄处为酱黄色釉。造型敦厚,有微小变形,为钧窑的民间作品。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唐代长沙窑黄釉褐彩花鸟

瓷器
民间流失

以黄釉为底,采用褐彩绘制花鸟图案,属于釉下彩品种。早期仅用含铁色料绘画,花纹呈褐色,后来可能加用含铜色料,在氧化气氛中呈绿色,形成黄釉褐绿彩。彩绘线条流畅,花鸟图案栩栩如生,富有动感。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金代磁州窑山水画瓷枕

陶器
民间流失

此瓷枕为卧虎形象,头圆阔,耳短小,口微张,露出锋利虎牙,双眼平视,尾巴盘绕。虎身以黄彩为地,以墨彩勾勒出粗细变化的线条来表现斑纹,既抽象写意,又有生活情趣,逸笔草草就将老虎之神态概括出来。以虎背为枕面,枕面白地彩绘折枝花卉纹,清新自然,瞬间削弱老虎的凌厉之感,又有开枝散叶之美好愿景,使得虎枕萌态...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北宋吉州窑梅瓶

北宋
瓷器
民间流失

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瓶,宋,高19cm,口径5cm,足径6.8cm。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内凹足。通体施黑釉,器身剔折枝梅花一枝,纹饰部分露黄色胎,花蕊用褐彩勾画。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相关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