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085 件文物

重置
青铜器

钧窑双系小罐二

瓷器
民间流失

此罐为钧窑产品,以溅蓝釉陶器(钧瓷)为材质,高 10.2 厘米,直径 13.7 厘米,器型为双系(双耳)小罐。钧窑标志性的溅蓝釉色彩独特,釉面呈现自然的窑变效果,双系设计兼具实用(便于携带或悬挂)与装饰功能,体现了元代钧窑在釉色创新与器型实用性结合上的特色。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郎窑红釉将军罐

瓷器
民间流失

此罐为景德镇窑产品,以铜红釉瓷器为材质,高(含盖子)42.5 厘米,直径 25.4 厘米,器型为经典的将军罐样式,带盖设计兼具实用性与完整性。郎窑红釉作为清代著名的单色釉品种,釉色鲜艳明快,展现出康熙时期单色釉瓷器在釉色控制与烧制工艺上的精湛水准,既具备陈设装饰功能,又因器型庄重、釉色独特成为清...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五彩博古纹方瓶(茶叶罐)

瓷器
民间流失

此器物为景德镇窑产品,以釉上彩瓷器为材质,高 17.1 厘米,器型呈方形,饰有古式器皿与花卉组合的博古纹。作为茶叶罐,既具备储存茶叶的实用功能,又因五彩釉上彩工艺呈现出明快色彩,博古纹的装饰则赋予其文化内涵,体现了康熙时期景德镇窑在陶瓷实用与装饰结合上的特色。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翡翠盖碗

玉器
民间流失

此盖碗以翡翠为材质,呈现浅翠绿色并夹杂淡紫灰色,高 9.9 厘米,宽 12.9 厘米,为带盖的碗形设计。既具备盛放物品的实用功能,又因翡翠材质的珍贵与天然色泽,展现出清代康熙时期玉器在材质选用与造型设计上的精致水准,体现了当时对翡翠这类玉石的审美与工艺运用。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绿哥釉葫芦瓶

瓷器
民间流失

此瓶为景德镇窑产品,以黄釉裂纹瓷器为材质,高 7.6 厘米,直径 3.8 厘米,器型呈双葫芦形。哥釉工艺形成的裂纹釉面独具特色,双葫芦造型寓意多子多福,既具备陈设装饰功能,又因独特的釉色效果与造型设计展现出清代 19 世纪景德镇窑在传统釉色工艺与吉祥题材运用上的特点。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青花外花卉内八仙人物碗

瓷器
民间流失

此碗为景德镇窑产品,以釉下青花瓷为材质,带有浮雕装饰,高 7.3 厘米,直径 19.1 厘米。碗外饰花卉纹,内绘八仙人物图案,既具备日常饮食的实用功能,又因青花的明快色泽、精细的纹饰刻画及浮雕装饰,展现出康熙时期青花瓷在工艺与题材结合上的特色,体现了当时制瓷业对传统吉祥题材的偏好。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铜胎掐丝珐琅葫芦形鼻烟壶

珐琅器
民间流失

此鼻烟壶以彩绘珐琅为主要材质,搭配青金石瓶塞,高 8.3 厘米,造型为葫芦形。铜胎掐丝珐琅工艺精致,葫芦造型象征子孙繁衍(因藤蔓多果的特性寓意家族多子多孙),既具备盛放鼻烟的实用功能,又因珐琅的艳丽色泽与吉祥造型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体现了乾隆时期鼻烟壶在工艺与寓意表达上的融合。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铜胎画珐琅花卉纹盘

珐琅器
民间流失

此盘以铜为胎体,施以彩绘珐琅,高 2.5 厘米,直径 20.3 厘米,底座直径 14 厘米。盘面绘制代表不同季节的水果和花朵,色彩鲜艳,既具备实用功能,又因精美的珐琅彩绘与吉祥题材展现出艺术价值,体现了 18 世纪清代铜胎画珐琅在色彩运用与纹饰寓意表达上的特色。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蜜蜡雕婴戏洗

砖石雕刻
民间流失

此器物以琥珀色蜜蜡为材质,高 8.9 厘米,宽 6.4 厘米,雕刻 “小孩追鱼”(推测为鲤鱼)的婴戏题材。蜜蜡质地温润,雕刻工艺细致,既可能作为实用器皿(洗),也可能作为展示品,其题材除趣味性外,还蕴含美好祝愿,体现了清代 18 至 19 世纪蜜蜡雕刻在题材选择与工艺表现上的特色。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戏衣女尼姑卍字背心

纸质品
民间流失

此背心以丝缎为面料,采用丝线刺绣工艺制成,整体尺寸为 122.6 厘米 ×87 厘米,是中国传奇剧中女和尚的典型服饰。刺绣工艺精细,“卍字” 纹饰蕴含吉祥寓意,既满足戏剧表演的实用需求,又通过丝缎材质与刺绣工艺展现出清代戏服的装饰美感,体现了 18 世纪戏剧服饰在款式设计与工艺运用上的独特风格。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相关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