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189 件文物
放犊图
本品面积为108.8×46.5,以绢本为载体,呈现典型的水墨山水意境。远景山峦以淡墨轻染,隐于朦胧雾气,营造悠远空间;近景树木错落,用笔简洁勾勒轮廓,显萧疏之态; 下方有牛犊悠然休憩,形态稚拙,成为画面生机点缀。继承元代山水画 “以虚为实、以简驭繁” 的特点,线条简练,皴擦极少,借大面积留白强化...
蔡山 罗汉图
本品面积为113.3×53.9,画面绘罗汉坐于石上,身着宽松长袍,衣纹以流畅线条勾勒,褶皱自然,显古朴质感。罗汉面容沧桑,神态平和,手持杖具,身旁置鞋,背景简洁,突出主体。整体风格古朴,以线造型,体现传统佛画 “庄严又具神韵” 特点,借罗汉形象传递出超脱尘世、宁静内省的宗教意蕴,是研究古代佛画艺...
竹里泉声图
本品面积为 145.7×98.7,绘山水间竹林幽景,山峦以水墨皴染,层次分明,云雾缭绕添朦胧感。大片竹林枝叶繁茂,墨色浓淡表现疏密, 清泉隐于竹石间,似传潺潺声。人物点缀其中,或漫步、或休憩,与自然相融,呈现 “竹林七贤” 般隐逸氛围,展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承文人画传统,笔墨简逸,以形写神。山石...
萧云从 秋山行旅图卷
本品面积为25.4×551.8,是萧云从的经典之作,以长卷形式展开,绘秋日山水间行旅场景。山峦层叠,以青绿、赭石等色彩渲染,有深浅变化,体现秋山的丰富层次 。山间云雾缭绕,增添朦胧意境,溪流蜿蜒,与山石、树木、屋舍等元素交织。行旅人物点缀其间,或赶路、或休憩,虽小却生动,让静态山水有了动态生机,...
颜辉 寒山拾得图
这是颜辉的《寒山拾得图》,面积为127.6×41.8,绢本水墨,绘于元代。画面中,寒山(或拾得)身着宽大袍服,衣纹以简洁粗犷线条勾勒,褶皱自然。人物面容生动,笑态可掬,展现出超脱尘世的神态。整体风格古朴,笔墨简洁却精准,抓住人物神韵,体现颜辉人物画 “粗中有细、形神兼备” 的特色,传递出元代对隐...
青铜圆印
此为六朝时期(公元前六世纪)的青铜圆印,以青铜为材质,直径 2.2 厘米,属金属制品。作为古代印章,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纹饰虽未详述,但青铜质地与圆形造型体现了当时金属工艺的特点。标签含 “古玩”“古董”“铜器”“铜杂”“印章” 等,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铜胎画珐琅缠枝牡丹纹渣斗
此为 19 世纪清代器物,以铜为胎,外施彩绘珐琅,采用画珐琅工艺精心制作。器身装饰缠枝牡丹纹,纹样繁复细腻,枝蔓缠绕间牡丹盛放,线条流畅且色彩饱满,尽显富贵华丽之态。器物高 10.2 厘米,造型精巧,兼具实用(唾盂功能)与观赏价值,属搪瓷类文物。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既体现其作为日用器物的属性...
高士观眺图
本品面积为 102.1×82.8。绘于绢本之上,以水墨展现山水意境。画面中,山峦以简洁的皴法勾勒轮廓,营造出悠远的空间感,树木葱郁,亭台古朴,一位高士静坐于观景之处,似在思索或欣赏山水。整体风格体现元代山水画追求的简淡、逸趣,借山水表达文人的超脱心境,是研究元代绘画风格与文人思想的重要实物。
四睡图
本品面积为 77.8×34.3。绘山水间人物与虎共眠之景,人物姿态闲适,老虎神态平和,打破常规对虎的凶猛印象,营造出超逸、祥和氛围,体现道家或禅宗 “物我两忘”“众生平等” 的思想。画面有多处题字,增添文化内涵,与绘画结合,是诗书画一体的体现,有助于探究创作意图与文化背景。笔墨简洁,以淡墨勾勒山...
铜胎画珐琅山水纹瓶
清代乾隆时期,珐琅工艺(尤其是铜胎画珐琅)达到鼎盛,宫廷与民间均有制作,制品多作为陈设品或赏赐用品。山水纹作为传统瓷器与珐琅器的经典纹饰,体现了当时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追求,此瓶的工艺与纹饰为研究乾隆时期珐琅工艺的发展、装饰题材的运用及社会审美取向提供了实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