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555 件文物
仿古扳指式龙凤纹玉佩
这是一件明至清代的玉质饰物,长 8 厘米,宽 5.1 厘米,现处于存储状态。玉料呈绿色,为软玉材质,采用透雕工艺制成,整体设计源于扳指造型,中央有一个大孔。顶部饰有一条龙,底部两侧各有一只螭龙,图案参考了木刻版画中的形象,纹饰精巧,透雕技法展现了玉料的层次感与立体感。
带盖环耳兽足青铜鼎
这是一件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带盖青铜鼎,直径 17.8 厘米,高 14.3 厘米,现陈列于菲茨威廉博物馆亚洲艺术展厅。鼎身两侧设有双环耳,耳中部以精湛凿刻工艺饰有卷草纹,器身以雕刻技法饰有两圈交错的仿古回纹带;底部为三只弯腿足,足上以浅浮雕工艺饰有兽面纹;器物表面形成绿色包浆,带有少量红棕色斑纹,内...
清代褐绿玉扇柄
这是一件制作于 19 世纪(清代)的玉质扇柄,长 14.8 厘米,宽 6.3 厘米,现存放于菲茨威廉博物馆的存储区域。其玉料为软玉,呈现出独特的褐绿色,色泽自然温润,既可能是扇柄,也可能作为拂尘柄的组成部分。整体造型简洁大方,没有繁复的纹饰堆砌,却通过玉料本身的质感与色泽,展现出清代玉器在实用与...
北魏灰陶龙形雕塑
这是一件北魏时期的陶龙雕塑,高 16 厘米,长 25 厘米,现陈列于菲茨威廉博物馆亚洲艺术展厅。器物为无釉灰陶材质,造型让人联想到汉墓中的浅浮雕图像,表面留存少量白泥痕迹及红、黑颜料残迹,整体体现了早期陶塑对龙纹题材的表现手法。
汉代麻鞋
这只麻鞋以麻为主要材质编织而成,整体呈现出浅黄偏褐色调 。从外观看,其形制较为朴素简约,具有典型的古代日常鞋履特征。麻鞋鞋面编织纹路紧密,虽历经岁月侵蚀,部分麻线稍有磨损、松散,但依然能看出当时编织工艺较为成熟, 结构上有明显的鞋帮、鞋底之分,鞋帮处还能看到用于固定鞋子的编织系带
清代雍正款矾红彩五爪龙纹高足杯
这是一件清代雍正年间的高足杯,为一对中的一件,直径 8.4 厘米,高 8.5 厘米,现处于存储状态。杯身采用硬质瓷制成,杯壁陡直,口沿外撇,下承高足。杯身以矾红釉上彩工艺装饰,绘有两条五爪龙在火焰中腾跃的图案,杯内无纹饰,整体色彩鲜明,龙纹造型矫健,尽显威严。
红宝石背茶碟
这是一件清代雍正年间的 “红宝石背” 风格粉彩,直径 20 厘米,高 3.5 厘米,现处于存储状态。碟身采用硬质瓷制成,浅腹外敞,边缘带唇,下承矮圈足。碟内以粉彩及描金工艺装饰,主图案为一位仕女端坐于竹桌旁(肘部倚桌),桌上陈列 “百宝”(器物,周围有大型储物罐;仕女俯视两名童子,一人手持金杖,...
清代雍正款胭脂红地粉彩婴戏纹碗
这是一件清代雍正年间的 “红宝石背” 风格粉彩碗,直径 20.7 厘米,高 3.4 厘米。碗身采用硬质瓷制成,弧腹浅坦,宽折沿。碗心以粉彩及描金工艺装饰,主图案为三位童子在一位端坐的仕女旁嬉戏,周围有储物罐、置有香炉与牡丹瓶的桌案,地面有两只浅红色兔子;碗壁内侧饰浅绿色格子锦地纹,其间点缀四个描...
清代雍正款粉彩人物纹大盘
这是一件清代雍正年间的粉彩大盘,直径 31 厘米,高 5 厘米,现处于存储状态。盘身采用硬质瓷制成,敞口,弧腹,宽折沿。盘内以粉彩及描金工艺装饰,主图案为三位官员立于精致亭台的露台上,俯瞰六位手持棍棒骑马疾驰的仕女,一侧有缠花格子门;折沿饰有交替的方格与锦纹地纹,其间点缀 “四艺”(琴棋书画)纹...
明末清初玉观音像
这是一尊玉质观音像,高 15.5 厘米,宽 4.5 厘米,现处于收藏状态。玉料呈现奶油色与橙色,整体雕刻为观音形象,配有木质底座,将玉料的天然色泽与宗教题材相融合,造型体现了当时玉雕工艺对人物题材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