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396 件文物
南宋吉州窑木叶盏
胎质紧致,盏内木叶茎脉清晰、栩栩如生。只观木叶,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平铺盏底,有的牵越盏口,有的静卧盏腹之侧。以黑釉衬托出黄色的叶子剪影,展现出一种质朴的野趣和自然的美感。
老子德经甲本唐写
此孤本由武则天时期宫廷书法家刘弘珪抄写,采用尖锋运笔与中锋行笔结合,线条流畅且富有节奏感,墨色润丽生动。其章法布局舒朗大气,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被视为唐代小楷的典范。
太玄真一本际经道经
上述手稿多采用小楷书写,笔迹工整,部分卷轴保存较为完整,例如P.3674的《最胜品》保留了清晰的题记和书写痕迹。
黄帝内经素问卷医籍
全书涵盖人体解剖、病因病机、养生原则等,核心篇章包括《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等,强调人体与自然的整体关联性,构建了中医理论框架。
宋代“巫支祈”铁像
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此铁像,为西方观众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艺术创作提供了实物资料。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让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跨越地域,在海外传播,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文物流失与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
封常清谢死表历史文书
封常清谢死表闻》是唐代名将封常清在安史之乱期间写给唐玄宗的临终表章,因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误杀封常清与高仙芝两位名将,导致唐朝由盛转衰。表章中封常清痛陈边将权限过大、中央军缺乏训练、宦官监军扰乱军政等弊端,并直言“身既死矣,归葬山阳”等诀别诗句,展现了将士对国家命运的悲痛。
妙法莲华经变文讲唱本
横卷式连环故事画,内容为《法华经》第二十五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描绘观世音菩萨以三十三化身度化众生的场景。
茶酒论唐代俗文学卷
《茶酒论》是唐代敦煌文献中的一篇重要作品,作者为乡贡进士王敷,以拟人化对话形式探讨茶与酒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唐代饮茶风尚的兴起。该文献现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法藏敦煌文献),是敦煌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王梵志诗敦煌民间诗集
是全部王梵志诗中最主要的部分,因其数量最多、内容最富有现实性、艺术形式最具特色,因而价值也最高。项楚认为,3卷本王梵志诗产生于初唐时期,特别是武则天当政的时期,编辑成集大约是在武周晚期,最晚不会在开元以后。
金刚经唐代印本(法藏)
柳公权此作楷书风格以“精于点画、谨于间架”著称,融合了北碑的骨力与魏晋的清秀,用笔灵巧劲健,展现了其早期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