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326 件文物

重置
青铜器

青铜铭文戈

战国
铜器
民间流失

戈的主要攻击部位,呈长条形,前端尖削如刀,两侧刃部锋利,可用于劈砍、啄击。春秋战国时期的戈援多为弧形或直援微弧,部分晚期戈援会加铸凸起的 “脊”,以增强强度并减轻重量,如战国时期的 “长胡三穿戈”,援部弧度平缓,脊线清晰,实战性能突出。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刻花玉盖碗

玉器
民间流失

饰丰富多样,有花卉纹、云纹、回纹等。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玉刻花诗文盖碗,碗腹部竖刻清乾隆皇帝御题诗《三清茶》,盖面阴刻梅花、佛手、松树纹;还有的玉盖碗内壁雕刻牡丹、莲花、菊花等花卉,外壁饰以简洁的云纹或回纹,布局疏密有致,体现了清代宫廷艺术讲究对称与平衡的审美原则。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出口丝绸上衣

纺织品
民间流失

:清代出口丝绸上衣的款式多样,常见的有长袍、短衣、衬衣等。其中,长袍多为大襟右衽,直身式袍,不开裾或左右开裾,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黄色绸绣三蓝百蝶纹夹衬衣,圆领,三层短平袖,挽袖长及肘部。短衣则可能有对襟、斜襟等形式,袖口和下摆的处理较为灵活。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洋彩佛教八宝纹寿耳瓶

瓷器
民间流失

瓶身以洋彩为装饰技法,主题纹饰为佛教八宝纹,又称八吉祥纹,包括法轮、宝伞、金鱼、宝瓶、莲花、法螺、盘长、白盖。这些纹饰常以缠枝莲纹托起,寓意吉祥美好。同时,瓶身可能还会辅以如意云头纹、回纹、蝠纹等辅助边饰,颈部有时会有篆书体 “寿” 字纹,与八宝纹、莲花等组成八宝捧寿的纹样,增添吉祥寓意。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灯笼灯饰

木器
民间流失

宫灯(宫廷专用):清代宫廷灯笼的核心形制,以 “六角形”“八角形” 为主,多为多层结构(常见 “三层六面”“四层八面”),高度可达 1-3 米,需悬挂于宫殿廊柱或庭院。例如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紫檀木框架缂丝灯面宫灯”,框架为紫檀木攒接,灯面为缂丝 “福寿绵长” 纹样,提系为银链,底部坠黄铜配重...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无袖外套

纺织品
民间流失

按衣长可分为大坎肩和小坎肩,大坎肩衣长过膝,显得庄重挺拔,小坎肩衣长及腰,较为活泼娇俏。按衣领形式可分为对襟坎肩、一字襟坎肩、琵琶襟坎肩、大襟坎肩等。其中,一字襟坎肩因前襟于胸部横开,外观呈 “一” 字形而得名,最初为清代武将骑射时所穿,又称 “巴图鲁坎肩”;琵琶襟坎肩的衣襟线条上部与大襟相似,...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藏族铁箭头

铁器
民间流失

以锻打熟铁为主要原料,部分高阶箭头(用于军事或贵族狩猎)会掺入少量铜、锡形成合金,提升硬度与韧性 —— 元明时期藏族地区已掌握成熟的 “块炼铁” 与 “锻打工艺”,通过反复加热锻打去除铁中杂质,使箭头质地致密,刃部锋利度显著提升。部分箭头表面会经 “冷锻” 处理(不加热直接锻打),形成细微的金属...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水晶寿字鼻烟壶

玉器
民间流失

遵循清代鼻烟壶 “小而精” 的特点,通高多在 5-8 厘米之间,便于手持把玩。常见造型为 “扁圆形”“长方形”“椭圆形”,少数为仿生造型(如葫芦形、南瓜形),壶身一侧设有细小的 “壶口”(直径仅 0.5-1 厘米),对应另一侧或壶底的 “膛孔”(内部中空用于盛放鼻烟),膛孔打磨光滑,体现精湛的掏...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粉彩刀马人物马蹄杯

瓷器
民间流失

采用粉彩装饰技法,这是清代康熙晚期创烧的一种低温釉上彩。先在烧好的白瓷胎上用玻璃白打底,再用各种彩色颜料渲染绘画,经低温烧制而成。色彩丰富,有红、绿、蓝、黄、紫等多种颜色,且色彩柔和淡雅,具有粉润的质感,能够细腻地表现出人物的服饰、表情以及场景的细节。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地毯

纺织品
民间流失

多采用纯羊毛作为栽绒材料,由于当时自然环境优越,羊毛质量上乘,温暖柔软且有弹性。部分地区也会使用牦牛毛、牛毛和骆驼毛等。经纬线则常用棉质材料,棉线、羊毛均为手捻。染色依靠天然植物和矿物染料,如茜草、靛蓝、绿矾等,染出的颜色纯洁艳丽,色泽柔和,经久耐用。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相关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