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518 件文物
西周青铜柉禁(含13件酒具)
这套青铜器一套共13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禁身为一长方形台座,两侧有上下各四共八个长方形孔,两端有上下各二共四个长方形孔,其间隔梁和边框饰瘦长型尖角龙纹。台面平整,遗留有置放二卣(yǒu)一尊的痕迹。两侧的卣形制相近,通体两侧均有较宽的扉棱,其中盖两侧呈耸角状,主体纹饰为凤纹和直条纹...
南宋夏圭《湖畔幽居图》
《湖畔幽居图》的纵25.2厘米 横26.1厘米 以湖光山色、云岚烟树为背景,刻画了一处静谧的高士居所。 屋舍形制简朴但依山面水、翠竹环绕,清幽雅洁。远方湖水清澈,水云相接,重重峰峦直上青天,愈发衬托出此地之僻静闲适。 此图不仅体现了画家对山光水影的热爱和向往,也从一个侧面表达了其时文士心目中...
华严变相图
所谓变相,指依经典之记载,描绘佛之本生谭,或净土庄严、地狱相状等之图画,用以宣传教义。又作变像、变绘。略称变。变,乃变动、转变之意,即将种种真实之动态,以图画或雕刻加以描绘,如画弥陀净土之相,称为弥陀净土变;画兜率天弥勒净土之相,称为弥勒净土变;依华严经所画之七处八会或七处九会,称为华严变相;画...
青铜镈钟
结构特征:镈钟高55厘米,长42厘米,宽33厘米,为单体大型打击乐器,无铃舌,需以钟槌敲击正鼓部与侧鼓部发声,每钟可发双音(音高差小三度)。 声学设计:独特的合瓦形结构使泛音迅速衰减,避免多钟合奏时的余音干扰,体现古人声学智慧。 纹饰主题 钮部:一对蟠龙对峙缠绕,构成悬挂...
春秋青铜豆
错金银:如山西错金夔纹豆,以金丝填充纹饰凹槽。 嵌红铜:通过汞溶法将红铜片嵌入器表,形成紫红纹饰带高 17-30厘米,浅盘或深腹,高圈足,盖顶设环钮或伏兽钮,扣合后呈球形
东周嵌红铜青铜敦
球形器身:通高20-30厘米,口径15-22厘米,盖与器身对称,合为完整球体。 三足两耳:足部为高浮雕龙形(楚文化)或蹄形(中原),耳部多环钮或兽首衔环 几何纹敦:如襄阳敦饰三角纹、回纹红铜带,颈部錾刻涡纹。 龙纹敦:盖顶饰太极图案,四周环绕变体兽纹
南宋马远《洞山渡水图》
《洞山渡水图》以边角式构图描绘洞山良价禅师渡河悟道的禅宗公案,通过褰裳拄杖的人物动态与水面倒影、劲草疾风等细节构建场景。山石运用大斧劈皴技法,刚劲线条结合淡墨渲染凸显岩体质感,体现“一角半边”的构图特征。画作正上方有宋宁宗杨皇后题写的禅诗,诗文与图像虚实相生,共同营造出空灵深远的禅宗意境,反映了...
青铜礼器康侯簋
侈口束颈,深腹微鼓,高圈足加宽边。半环形双耳,兽首翘鼻耸角,垂珥较长。器身纹饰,腹部为单一的直条纹,颈和圈足为火纹与四瓣目纹相间排列,颈部两面中央又有突起的小兽首。器底铸铭文四行二十四字,记述周王伐商,命康侯建国于卫地,涾司徒为亡父制作此器。
战国嵌红铜青铜壶
多为圆体或扁体,侈口、长颈、鼓腹,高30-50厘米,肩设铺首衔环耳,盖钮设计:盖顶常见伏兽钮或环形钮,如故宫藏狩猎纹壶为双伏兽钮。狩猎纹壶:分四层饰狩猎场景,宽带纹间隔三角云雷纹,红铜镶嵌人物与兽形动态逼真。龙纹扁壶:腹部菱形纹与回首龙纹组合,颈部饰半回首鸟纹,红铜纹饰坑窝密布
绿釉陶望楼
材质与釉色 通体红陶胎,施铅绿釉(低温釉),釉面光滑呈青绿色,局部因年代久远产生银化结晶。这种釉色源于氧化铁与微量二氧化钛的呈色反应,是东汉低温铅釉陶的典型工艺。 结构细节 底座水池:方形陶池内塑生态场景,包括浮游的龟、鱼、鸭等水生动物。 三层望楼: 底层: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