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3257 件文物
青铜方彝
青铜方彝整体呈纵长方体造型,器盖与器身比例约1:3,盖顶模拟古代庑殿式屋顶形态,四坡面交会形成四条纵向脊棱 。器身直口折肩,腹部早期多作直壁式(商晚期),至西周演变为微鼓弧形腹,腹壁两侧常设象鼻状附耳或牺首装饰 。圈足高度约占器身三分之一,底缘外侈形成阶状结构,四面正中均设长方形缺
钧窑花盆
器呈上大下小的长方体。大口,折沿,缩角,深腹,四云足,底有五孔并阴刻“十”字。器身内外遍施天蓝釉,有棕眼,边棱呈黄褐色,芝麻酱色底。胎体厚重,为深灰色。具有典型的宋钧窑特征。
钧窑带盖小罐
敛口,鼓腹,重心在下腹部,宽圈足。带盖,盖有一钮,釉呈天蓝色,口,边釉薄处为酱黄色釉。造型敦厚,有微小变形,为钧窑的民间作品。
唐代长沙窑黄釉褐彩花鸟
以黄釉为底,采用褐彩绘制花鸟图案,属于釉下彩品种。早期仅用含铁色料绘画,花纹呈褐色,后来可能加用含铜色料,在氧化气氛中呈绿色,形成黄釉褐绿彩。彩绘线条流畅,花鸟图案栩栩如生,富有动感。
金代磁州窑山水画瓷枕
此瓷枕为卧虎形象,头圆阔,耳短小,口微张,露出锋利虎牙,双眼平视,尾巴盘绕。虎身以黄彩为地,以墨彩勾勒出粗细变化的线条来表现斑纹,既抽象写意,又有生活情趣,逸笔草草就将老虎之神态概括出来。以虎背为枕面,枕面白地彩绘折枝花卉纹,清新自然,瞬间削弱老虎的凌厉之感,又有开枝散叶之美好愿景,使得虎枕萌态...
北宋吉州窑梅瓶
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瓶,宋,高19cm,口径5cm,足径6.8cm。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内凹足。通体施黑釉,器身剔折枝梅花一枝,纹饰部分露黄色胎,花蕊用褐彩勾画。
白定器莲花纹大碗
定窑白釉刻划花内荷莲外莲瓣纹盘,北宋,高3.5厘米,口径17.5厘米,足径5.5厘米。盘敞口,斜直壁,圈足。内外施白釉,口沿无釉。外壁浅浮雕三层莲瓣纹,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碗内刻划荷莲纹,纹饰线条简洁流畅,在白釉的衬托下,纹饰若隐若现。
北宋磁州窑黑釉油滴碗
器身呈敞口造型,口沿外撇,腹部自上而下渐收,底承圈足,胎质呈灰白色,质地坚密细腻,胎体厚度均匀 ,通体施黑釉,釉色漆黑如墨,釉面光泽温润 ,釉层表面布满大小不等的银灰色金属光泽结晶斑,斑纹呈油滴状均匀分布,在光照下显现"映日透视,光彩夺目"的视觉效果。
黑釉定窑碗(斗笠碗)
碗口宽敞,圈足较小,碗的高度不足直径的三分之一,碗壁大幅度外斜,器形像一个仰立的斗笠,因而也常被称作斗笠碗。斗笠碗的造型简洁流畅,线条优美,体现了宋代瓷器造型的简约之美。这种造型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舒适的感受,而且在使用上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宽敞的碗口便于盛放食物或饮品。
铸金青铜剑柄
东周蟠螭纹黄金剑柄,长10.4厘米,宽3.7厘米,是20世纪早期在山西大同浑源县出土的珍贵文物。剑身虽然已经丢失,但仅剩的剑柄部分,通体镂空,雕刻着精美的蟠虺纹,其做工之精细,华丽程度之高,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