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037 件文物
董其昌山水书画册
董其昌山水书画册包含十幅小品。每幅纵20.1厘米,横12.4厘米,融合了黄公望、王蒙等名家风格与个人笔墨创新。画册以行书笔意勾勒山石云树,展现传统技法多样探索,画面萧散淡逸,题跋直溯仿古渊源,充分体现了董其昌“拙中带秀”的艺术追求,是研究其绘画理论的重要实物资料。
清乾隆仿汝窑天青釉洗
1. 尺寸规格:以故宫博物院藏为例,高 5 厘米,口径 16.7 厘米,足径 8.7 厘米,敞口、直壁、口沿下及近足处各有一周凸棱,圈足,造型规整端庄; 2. 釉色特征:通体施天青釉,釉色淡雅匀净,仿宋汝窑 “雨过天青” 之韵,釉面布满细密开片(“冰裂纹”),开片呈深浅交错的自然纹理,口沿及凸...
清康熙釉里红缠枝莲纹瓶
釉色:白釉微微泛青,釉里红呈色沉稳,局部见绿色苔点。 纹饰:通体绘缠枝莲纹,花叶饱满,枝蔓卷曲有力。 工艺:修胎规整,足端平切,火石红自然。
《古文尚书》唐写本残卷
宋代《古文尚书》唐写本残卷,源自西汉景帝时期,由鲁王刘余在孔子旧居屋壁中发现。该残卷包含《礼》、《论语》、《孝经》及《尚书》等,采用蝌蚪文字书写。经孔子十二世孙孔安国校定后,共计五十九篇,分四十六卷。由于年代久远,墨迹已模糊不堪,不适合作为书法临本,但极具学术研究价值,适合学者欣赏与研究
明正德素三彩缠枝莲纹高足碗
造型特征:碗形为撇口,深弧腹,下承以中空高足,足与碗底系釉接而成,在碗外底与足相接处明显可见有修整痕迹。 纹饰图案 外壁纹饰:采用绿地素三彩缠枝莲纹装饰,缠枝莲纹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连续的图案,其上结有一黄、二白、二孔雀蓝共 5 朵莲花,2 朵孔雀蓝莲花为黄心,其余 ...
德化窑瓷雕纸
1. 尺寸规格:高 31 厘米,宽 18 厘米,观音结跏趺坐于蒲团之上,头戴风帽,身披袈裟,双手结禅定印; 2. 造型细节:面部饱满圆润,双目微垂,嘴角含笑,神态安详慈悲;衣纹线条流畅自然,袈裟边缘呈不规则波浪状,似随风微动,蒲团纹饰以阴刻线条表现编织纹理; 3. 款识特征:背部袈裟内侧钤 ...
甲骨文片
甲骨文片,商代重要文物,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殷墟文字”。它是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最早成熟的汉字体系。这些甲骨文片记录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据统计,目前流失海外的甲骨文片超过2.6万片,其中日本藏有12443片,多为...
元代青花缠枝莲纹盘
典型器物口径约45厘米,菱花口折沿,浅腹平底。釉面青白肥润,盘心绘缠枝莲纹,枝叶缠绕如龙蛇游走,花瓣采用拓水留白技法形成立体浮雕效果;内壁环饰折枝花卉,口沿点缀海水纹,外壁简化绘仰莲瓣纹。钴料发色浓艳处可见铁锈斑,胎釉结合处泛火石红
马家窑彩陶把手壶
马家窑彩陶把手壶器型丰富多姿,展现了古代匠人的卓越技艺。其图案绚丽多彩,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将彩陶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度,是研究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此壶不仅体现了马家窑文化的繁荣,也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
金代磁州窑诗词枕
典型器物呈长方形束腰造型(长约30厘米),红陶胎施化妆土,以黄、绿、白三彩装饰。枕面中心题写行书诗句如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含夜雨",两侧辅以缠枝花卉纹,釉色明快对比强烈。首都博物馆藏枕四面均题诗,笔触流畅似文人墨迹,体现金代市井文化与书法艺术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