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189 件文物
缂丝《蟠桃献寿图》轴
此图轴以缂丝为材质,整体尺寸为 116.8 厘米 ×61 厘米。画面主体为 “仙人捧桃”,展现东方朔偷桃的典故,人物轮廓有力,布局与 16 世纪绘画风格相符,屏面两侧有红色印章,曾藏于乾隆皇帝御书房。既具备陈设装饰功能,又因精湛缂丝工艺与文化题材展现艺术与历史价值,体现明代缂丝在题材表现力与工艺...
保宁寺赋跋
本品面积为 37.0×68.0。写于纸张之上,纸张呈浅棕色,质地古朴,有岁月痕迹。作品为长卷或册页形式(从布局看类似长卷分段书写 ),整体规整,展现传统书法作品的装裱前形态。以行书字体书写,文字排列成列,字迹大小错落,富有节奏感。内容是关于 “保宁寺” 的赋跋,记述保宁寺相关历史、事迹等,如提及...
象牙雕锦地花卉纹板
此纹板以象牙为材质,辅以颜料,长 16.8 厘米,宽 10 厘米。采用象牙雕工艺,以锦地为底,雕刻花卉纹饰,圆形图案中布满花朵,周围环绕花卉卷轴,既可能作为地毯设计模型,又因精细的雕刻与色彩点缀展现出高超的艺术价值,体现了乾隆时期象牙雕刻工艺在纹饰细节与材质运用上的精湛水准,以及对奢华风格的追求...
镶铜边漆木托盘
此托盘以漆木为主体,搭配黄铜底座,高 7 厘米,宽 30.8 厘米,长 51.1 厘米。采用红黑漆工艺,边缘镶嵌铜边,既具备承托物品的实用功能,又因红黑漆的色泽对比与铜边的点缀展现出独特的装饰效果,体现了明代万历时期漆器工艺在日用器具制作上的实用与美观结合,以及对材质搭配的巧妙运用。
剔红花卉纹毛笔
此毛笔以红漆为材质,采用剔红工艺,长 23.5 厘米(含盖子)。器身雕刻花卉纹饰,剔红工艺让花纹立体饱满,红漆色泽浓郁厚重,既具备书写的实用功能,盖子可保护笔毫,又因精细的雕刻与漆器工艺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明代剔红工艺在文房器物制作上的精湛水准,以及当时对文房用具实用性与装饰性融合的追求...
剔红人物毛笔
此毛笔以红漆为材质,采用剔红工艺,包括盖子在内长 26.4 厘米。器身雕刻人物纹饰,剔红工艺使纹饰层次分明,红漆色泽厚重艳丽,既具备书写的实用功能,盖子可保护笔毫,又因精湛的雕刻与漆器工艺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明代剔红工艺在文房器物制作上的高超水准,以及当时对文房用具实用性与装饰性融合的追...
朱漆毛笔
此毛笔以红漆为主要材质,包括盖子在内长 22.5 厘米。采用朱漆工艺,漆色鲜亮,既具备书写的实用功能,盖子可保护笔毫,又因红漆的明艳色泽与漆器工艺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明末清初漆器工艺在文房用具制作上的精湛水准,以及当时对文房器物实用性与装饰性结合的追求。
龙纹提梁铜壶
此铜壶以青铜为材质,高 15.2 厘米,直径 14.9 厘米,带支架高 22.9 厘米。器身饰有龙纹,提梁设计便于提携,既具备盛水的实用功能,又因龙纹的威严与青铜材质的厚重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清代 19 世纪青铜工艺在日用器物制作上的精湛水准,以及传统龙纹题材在装饰中的文化内涵。
玉蛙
此玉蛙以玉为材质,长 3.3 厘米,宽 2.2 厘米,造型为青蛙吊坠。玉质温润,雕刻线条简洁明快,精准勾勒出青蛙的形态特征,既具备佩戴装饰的功能,又因玉石材质与生动造型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体现了商至西周早期玉器工艺在小型饰件制作上的古朴风格,以及当时对自然生物题材的审美偏好。
白瓷观音像
本品高41.8厘米。为立式观音造像,观音呈站立姿态,身姿挺拔,比例协调,展现出端庄肃穆的气质。头戴发髻,发髻造型规整,顶部有装饰细节,面容线条柔和,五官清晰,眉眼低垂,神态宁静慈祥,体现出观音慈悲的形象特征。身披长袍,衣纹雕刻细腻,线条流畅自然,呈现出衣物随风飘动的韵律感。长袍覆盖身体,衣褶层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