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189 件文物
紫地唐草纹印金九条袈裟
本品 长231.5 宽:右端101.5 中央89.8 左端92.0。整体为拼接式结构,由多块不同花色、质地的织物拼合而成,呈现出规整的方格状布局,这种拼接方式是佛教袈裟 “福田衣” 的典型特征,象征着 “福田”,寓意种植善根、广积福缘 。底色以紫色(部分区域因岁月等呈现出偏红褐的色调 )为主色调...
青瓷带耳壶
本品口径13.6 胴径22.7 。整体造型为典型的罐式造型,敦实古朴。口沿外撇,形成一圈较为规整的唇边,短颈,溜肩,圆鼓腹,下腹渐收,底部为平底 。整体线条流畅自然,符合实用器的造型特点。肩部对称设置双系耳,耳作环形,小巧简洁,便于穿绳提携,既具实用性,又在视觉上平衡了器身的敦实感 。胎体可见明...
白瓷金彩云鹤纹碗
本品高5.6,口径17.6,高台直径3.9。口部为敞口设计,口沿微微外撇,线条流畅自然,这种造型有利于碗内物品的盛放和取用,同时也增加了碗的稳定性。腹部圆润饱满,从口部到底部逐渐收敛,弧度优美,给人一种端庄、稳重的感觉。胎质细腻坚硬,经过了精细的淘洗和筛选,去除了杂质和粗颗粒,因此质地纯净,用手...
越窑青釉执壶
本品高21.7cm 、底足直径8cm 、口沿直径9.6cm。短颈的执壶给人以敦实之感,壶腹为鼓腹,腹部圆润饱满,能够容纳较多的液体,体现出唐代的丰满之美。足径相对较小,使得执壶放置稳定。足径相对较小,使得执壶放置稳定。
青瓷琮形瓶
本品高19.7 口径8.2 底径12.7。口沿圆润,口部大小与足部相近,整体比例协调。短颈,线条简洁流畅,与口部和瓶身自然衔接。瓶身呈方柱形,四壁平整,给人以端庄稳重之感。部分瓶身四面各凸起横直条纹,每组条纹由若干节长短线条相间组成,这些凸起的条纹使瓶身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柿釉金银彩牡丹纹碗
此为小型碗,几乎可以单手圈住,若仔细观察口缘的缺损部分,可知此碗釉较厚、白瓷胎极薄。如此锐利的造型正是定窑的特征,尤其是施有金彩装饰的本作品是被称为“金花定碗”的优秀之作。所谓柿釉是铁釉的一种,是指由于烧制过程中出现的化学变化,釉药表面产生柿黄色釉膜的釉。在柿釉上施以牡丹及蝴蝶形状的金彩。
龙首玉带钩
此带钩以软玉为材质,长 4.1 厘米,宽 1.7 厘米,高 1.9 厘米。器首雕刻为龙首造型,龙首形态生动,线条流畅细腻,玉质温润,既具备束腰系带的实用功能,又因精致的龙首雕刻与玉石材质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战国时期玉器工艺在服饰配饰制作上的精湛水准,以及当时对器物实用性与装饰性融合的追求...
玉龙首饰件
此首饰件以玉为材质,长 3.5 厘米,宽 1.9 厘米,造型为神奇动物的头像(推测为龙首)。玉质温润,雕刻线条细腻流畅,龙首形态生动,既具备首饰的装饰功能,又因玉石材质与精巧造型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战国时期玉器工艺在小型首饰制作上的精湛水准,以及当时对祥瑞动物题材与玉石结合的审美追求。
谷纹玉璧
此玉璧以玉为材质,直径 3.8 厘米。器身雕琢谷纹,纹路细密规整,线条流畅自然,玉质温润细腻,既可能具备礼仪祭祀功能,又因精致的纹饰与玉石材质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战国时期玉器工艺在纹饰雕琢与材质运用上的精湛水准,以及当时对玉璧在礼仪与审美层面的双重重视。
鎏金嵌琉璃铜带钩
此带钩以镀金青铜为基底,镶嵌玻璃装饰,长 14.1 厘米,宽 4 厘米。鎏金工艺使器身呈现出华贵的金色光泽,镶嵌的琉璃与金属材质相互映衬,既具备束腰系带的实用功能,又因多元工艺的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西汉时期金属制品在装饰工艺上的创新与精湛水准,以及当时对器物美观与实用的双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