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189 件文物

重置
青铜器

错金银铜翼虎

春秋
铜器
民间流失

这件汉代大墓出土的春秋·错金银铜翼虎高23厘米,宽9.5厘米~11.5厘米,重913克,铜虎拱起站立,尾巴指向天空头向后,露出牙齿和凸出的眼睛虎身以金银镶嵌风格化的鸟、蛇以及云状纹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鎏金龙形铜饰

铜器
民间流失

这两件鎏金龙形铜饰以铜为材质,表面施鎏金工艺,虽历经岁月,仍可见部分区域保留着金色光泽,呈现出斑驳的华美质感。龙的造型独特,身体蜷曲,四肢矫健,呈现出行走或奔腾的姿态 ,尾巴卷曲上扬。龙头细长,吻部前伸,双耳竖立,展现出灵动的神态。器物整体小巧精致,铸造工艺精湛,线条流畅自然,细节之处,如鳞片、...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藏族斧头

铜器
民间流失

此斧头以铁为主要材质,饰有金,长 26 厘米,高 13.3 厘米,重 2 磅 15 盎司(1354 克)。作为 13 至 16 世纪的器物,结合藏族或蒙古族的工艺特色,推测其可能在铁制斧身表面有民族风格的装饰,既保留了斧头作为冷兵器或工具的实用功能,又通过金属材质的搭配展现出独特的民族工艺,体现...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铁鋄金龙纹斧头

铜器
民间流失

此斧头以铁为主要材质,采用鋄金工艺装饰龙纹,长 22.9 厘米,高 14.9 厘米。鋄金工艺使金色龙纹在铁制斧身上清晰呈现,龙纹作为皇家象征,线条流畅且富有威严感,既展现了兵器的凌厉,又通过华贵装饰凸显其特殊性,兼具实用与象征功能,体现了明清时期金属工艺的精湛水准。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青铜椭圆形斧头

西周
铜器
民间流失

此斧头以青铜为材质,长12.7 厘米,宽 8.1 厘米,呈椭圆形造型。作为西周晚期的青铜器物,虽未明确提及纹饰细节,但结合同期青铜工艺特征,可能带有简约的线条或几何纹装饰。器物整体造型适配实用功能,体现了当时青铜铸造在工具制作上的实用性与工艺性的结合,既满足砍伐等实用需求,也展现了一定的制作水准...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兽面纹青铜斧

铜器
民间流失

此青铜斧以青铜为材质,高29.2 厘米,宽 19.7 厘米。器物表面装饰有典型的兽面纹(又称饕餮纹),纹饰线条庄重威严,展现出商代青铜器神秘繁复的装饰风格。作为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的器物,其造型厚重坚实,既保留了斧头的基本功能特征,又通过精美的纹饰凸显出庄重感,体现了商代高超的青铜铸造与雕刻工艺。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鎏金铜斧

铜器
民间流失

这件鎏金铜斧主体以铜为材质,虽历经岁月,仍能看出部分区域残留着鎏金痕迹,呈现出斑驳的金色光泽。 斧身一侧为弧形宽阔刃部,刃部带有两个孔洞,可能用于穿系装饰或与其他部件连接固定 。首部雕刻有精美的动物造型,疑似龙形图案,线条流畅且富有动感,龙身蜷曲缠绕,细节之处如鳞片、爪牙等都刻画得较为细致,展现...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青白瓷瓜棱执壶

北宋
瓷器
民间流失

此执壶高18.1 厘米 ,壶身整体造型较为修长。壶口微微外撇,颈部相对较高且略收束。壶腹圆润饱满,外壁施青白釉,釉面有明显的开片纹路,呈现出独特的肌理质感,釉色介于青白色之间,泛着淡雅的光泽。壶流细长弯曲,与壶身衔接自然流畅;壶柄造型简洁,方便握持,且在壶柄顶端有一个小环装饰 。底部为圈足,圈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哥窑花口碗

北宋
瓷器
民间流失

此花口碗以哥窑瓷为材质,高 7.3 厘米,口径19.1 厘米,圈足直径 7 厘米。其釉面呈现出典型的 “金丝铁线” 开片,即较粗的黑色裂纹与细密的金黄色裂纹相互交织,纹理自然且富有韵律。花口造型设计别致精巧,线条流畅自然,既满足了实用功能,又体现了宋代制瓷工艺对器物形态美学的极致追求,展现出雅致...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哥窑圆洗

瓷器
民间流失

此圆洗高 1.5 英寸(3.8 厘米),宽 4.75 英寸(12.1 厘米),材质为釉面开片的哥窑瓷器。釉料中较粗的深色线条与较细的棕色线条相互交织,这种组合被称为 “金丝铁线”,是哥窑瓷器的标志性特征。其表面设计暗合北宋时期皇家汝窑瓷器的风格,汝窑瓷器因釉面的青葱色开片而备受推崇,这件圆洗的工...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相关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