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341 件文物
东周镈钟
东周青铜镈钟高约55厘米,采用合瓦形设计而非正圆形,有效避免敲击时泛音干扰。钟体顶部饰有一对蟠龙钮,彰显威严;钟身分三区装饰:钲部素面,篆带饰模印云雷纹,鼓部刻回首龙纹。最为独特的是钟面分布的36枚乳钉状凸起“枚”,呈螺旋排列,兼具声学调音与装饰功能。其平于(钟口平直)、桥口(两侧上翘)的形制与...
佛经唐代写本“中国波罗蜜最早版本”
此《金刚经》长卷规格为27.6厘米×499.5厘米,由8张纸组成,前7张印刷经文,第8张为拖尾题记。卷首扉页画描绘了释迦牟尼讲法场景,融合唐楷与隶书风格,刀法娴熟,线条流畅,被称作“雕版印刷第一神品”。
春秋镂空雕蟠虺纹金剑柄
形制与尺寸 长10.4厘米,宽3.7厘米,重约350克(含原剑身推测重量),通体以纯金铸造, 剑格(护手)、剑茎(握柄)、剑首(柄端)三位一体镂空铸造,打破先秦青铜剑分体组合传统。 纹饰工艺 蟠虺纹主题:以数百条盘曲小蛇构成四方连续镂空网格,蛇首呈三角或圆形,双目突...
西夏文书
目前大英博物馆保存的西夏文献以残片为主,数量约数千件,主要涉及佛教典籍和世俗文书。这些文献对研究西夏文字、历史及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但因俄方限制,中国学者需通过特殊渠道获取研究资料。
春秋错金银铜虎
错金银铜翼虎为春秋晚期青铜器孤品,高23厘米,宽9.5~11.5厘米,重913克,传河南辉县出土29。核心特征包括: 造型设计 虎呈拱背站立姿态,尾尖上翘,头颈后转露獠牙凸目,肘部生双翼,整体构成动态S形曲线; 区别于常见席镇底部平坦的蟠伏造型,其站立式设计极为罕见,暗示特殊使用者...
元代卵白釉枢府瓷盘
典型枢府瓷盘(如故宫藏云龙纹盘)口径约15-18厘米,菱花口或敞口,浅弧壁,圈足露胎。胎骨坚白,内外施卵白釉,釉层肥厚呈鸭蛋青色,内壁模印双龙赶珠或缠枝莲纹,龙纹五爪舒展,间饰“枢府”二字楷书款,釉下纹饰朦胧如雾中观花
苏轼《墨竹图》
《墨竹图》竹干以简洁的笔划完成,但却细腻地呈现出竹干渐次转细的S形动势,竹子虬曲的枝干凌空倚势,潇洒飘逸,极富竹之神韵,正如苏轼形容的“瘦节蛟蛇走”。
唐代文殊菩萨像
典型唐代文殊菩萨像(如敦煌绢画)头戴宝冠,发髻高耸,细眉长目,身披璎珞,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拈青莲,右腿横盘,左足垂莲,骑乘青狮。狮鬃卷曲怒目,驮莲花法座,上方华盖飘动,整体线条流畅,色彩瑰丽,体现盛唐“丰颊肥体”美学
犀皮漆天地盖盒
被大英博物馆特别收藏的作品犀皮漆天地盖盒,以黑檀木制胎,外径352mm,高55mm,盒身呈扁圆形,沉静稳重。器型源自中国传统的盛器 —— 攒盘。“攒,聚也”(《说文解字》),指将数件盘子相攒组合,器型一般为圆形、花形,寓有吉祥圆满之意。“犀皮漆天地盖盒”盒顶缀钮以南红玛瑙精心雕琢成太湖石状,钮高...
明代黄花梨圆角柜
1. 尺寸:高约 180—200 厘米,宽约 80—100 厘米,深约 50—60 厘米,立式柜形,通体素面; 2. 造型:柜顶无柜帽,边框呈圆角(“圆角” 由此得名),两门对开,门轴为 “暗轴”(隐藏于木框内),门下有柜膛(抽屉或空格),柜体落地; 3. 细节:柜门与柜体结合处用 “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