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193 件文物
清康熙描金云龙纹黑漆大柜
造型:造型为方角平面竖,又称 “一封书式”,双门对开,中设闩柱,柜体下带浅仓,腿间有拱形牙条。 纹饰:以珍贵的金丝楠木制作底胎,通体糊麻,桐油料灰底,外髹黑色大漆,里漆为黄红色。一对柜门和柜体的两侧饰有缠枝莲地五龙纹,图案的格局中间为一条团形坐龙,柜体的前脸饰有锦地、缠枝莲和行龙纹,纹饰以赭黄...
玉鸟佩
玉佩呈片状,雕琢精细,展现了一只昂首挺胸的凤鸟形象。凤鸟胸前雕有四组扉牙,身饰羽翅纹,头戴高冠,冠上两面分别刻有“牧”“侯”二字,彰显其独特地位。此玉鸟佩两面纹饰相同,工艺精湛,是商代高冠玉鸟的典型代表,不仅反映了当时高超的玉雕技艺,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古代凤文化及商代玉器的重...
鸱鸮尊
高22.4厘米,重1.5千克,整体为鸱鸮(猫头鹰)立体造型,以双足与尾部构成三足支撑结构,尾部下垂接地,保持器身稳定。头部设计为器盖,与器身分体铸造,但头部铜质与器身存在差异,推测为后世补铸。头部后方开半圆形口,颈部设鋬(提手),为典型青铜酒尊,用于盛放祭祀用酒。盖顶立一鸟形钮,鸟后附一龙形装...
《二菩萨立像》
五代敦煌莫高窟绢画《二菩萨立像》为唐代中晚期(约9世纪)作品,出自吐蕃统治敦煌时期(781-847年)。画面以绢本设色呈现双观音对称立像,高147.3厘米,宽105.3厘米,采用典型唐代工笔技法,衣纹线条精细,面部晕染立体。其特殊双菩萨题材与供养题记(含"义温"等名)具有重要断代价值,现存大英博...
山西洪洞广胜寺《药师佛佛会图》壁画
构图:巨幅尺寸达7.5米×15.1米,主尊药师佛结跏趺坐于莲台,左右胁侍日光、月光菩萨,周围环绕八大菩萨及十二药叉神将,顶部绘七佛与飞天,形成恢弘的"东方净土"场景。 技艺:采用晋南特有的稻草拌泥底坯,矿物颜料绘制,朱红、石绿、金箔交辉,衣纹线条如"吴带当风",神将铠甲细节精密,展现元代...
唐代彩绘天王像
造型:常见高度1米左右,头戴鹖冠或兜鍪,怒目圆睁,身披明光铠,足踏俯卧鬼怪或瑞兽(如羊、牛),右手握拳上扬作持械状,左手叉腰,整体姿态雄健威慑。 工艺:红陶胎或三彩釉陶为主,彩绘以朱红、靛青、贴金装饰铠甲纹样,面部敷白彩,须发以墨线勾勒,部分精品内部藏有佛经
东魏释迦佛石立像(武定四年)
形制:通高约57.5厘米,背屏式设计,主尊释迦佛结跏趺坐于束腰方座,头光饰莲瓣纹,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右手施说法印,左手结禅定印,体现北魏晚期至东魏过渡期"秀骨清像"风格。 工艺:石灰石材质,背面刻有"大魏武定四年……比丘僧道智……採匠京都"铭文,显示由僧人主持、京都工匠协作完成
龙门石窟宾阳洞菩萨头部
此菩萨头像原为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内右胁侍菩萨头部。覆斗状华冠,浅浮雕造型简洁浑整。宽额、弯眉上挑、双眼平直,阴线浅刻平雕。目光朦胧,鼻宽短,嘴角上翘内收,神情含蓄,面带微笑。头像造型简洁概括,语言简练,刀工锐利明晰。
大慧宗杲墨迹
大慧宗杲的墨迹以行书为主体,其间自然融入草书笔法,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韵味。其笔法特征尤为精妙:起笔处多藏锋蓄势,中段行笔则提按分明,富有节奏变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字的末笔竖钩先以中锋稳健铺毫,至末端却骤然上挑,形成一种刚劲与柔美相得益彰的视觉效果。
骉氏羌钟(12件)
全套共14件青铜钮钟,大小相次,高度范围12.7~31.7厘米,符合战国编钟“一钟双音”的乐律体系。钟顶设环形钮(区别于西周甬钟长柱甬),便于悬挂于簨簴(钟架),体现东周编钟轻量化趋势。钟口呈扁圆形,两铣(钟口两侧)斜张,振动模式优化中高音频表现,适应战国宫廷雅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