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326 件文物

重置
青铜器

铜错金车马配件

战国
铜器
民间流失

主体以青铜铸造,合金成分多为 “铜 - 锡 - 铅” 三元体系(含锡量约 10%-15%),既保证了构件的硬度(适应车马行驶中的摩擦与冲击),又具备一定韧性(避免受力断裂),体现了战国青铜合金技术的成熟。错金纹饰是区分配件等级与所属贵族身份的关键,整体风格受战国 “蟠螭纹、蟠虺纹、云纹” 等主流...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西藏铁鎏金马套饰

金器
民间流失

采用明代中原成熟的 “火法鎏金”(又称 “汞鎏金”)技术,流程包括:先将铁件表面打磨光滑并除锈,涂抹由金汞合金(金汞齐)与盐、矾等制成的 “金泥”,经炭火加热使汞蒸发,金层便牢固附着于铁表面。因西藏气候干燥,鎏金层保存完好度较高,现存实物多仍可见金箔的光泽,仅在边角磨损处露出铁胎的暗褐色,形成 ...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宋理宗赵昀书孟浩然诗词

南宋
纸质品
民间流失

理宗书法以行草见长,此作当延续其典型风格 —— 用笔尖利峭拔,提按转折间棱角分明,捺笔略带 “燕尾” 形态,与高宗赵构圆润含蓄的书风形成鲜明对比。傅申曾评价其书 “气格不甚高迈,弄姿自喜”,但运笔节奏感强,尤其在长线条的处理上兼具流畅与张力,体现出宫廷书法的严谨性与个性化表达的平衡。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青花人物故事鸟食罐

瓷器
民间流失

清康熙青花人物故事鸟食罐通常体量小巧(高度多在 5-10 厘米,口径 3-6 厘米),器型以 “收口、鼓腹、圈足” 为主,部分带盖或一侧设小流(便于喂食),整体造型圆润饱满,符合 “小器大作” 的康熙制瓷理念 —— 虽为喂鸟的实用器,却按精细陈设瓷的标准制作,细节处尽显匠心。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玉仿太湖石山子摆件

玉器
民间流失

明代玉雕选材以和田玉为主,玉仿太湖石山子亦不例外,常见白玉、青玉、青白玉,部分摆件会选用带有天然皮色(如糖色、枣红色皮)的玉料,以皮色模拟太湖石表面的 “锈迹” 或山石的自然肌理,达到 “以玉色仿石色” 的逼真效果。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外胭脂红内粉彩三娘教子盘

瓷器
民间流失

多为 敞口、浅弧腹、圈足 形制,部分精品会在口沿做 “描金” 处理(俗称 “金口”),提升华贵感;盘的直径通常在 15-25 厘米之间,以 20 厘米左右的 “中盘” 最为常见,适合摆放或盛放茶点、果品;胎土采用 “二元配方法” 并经精细淘洗,胎质细密洁白,手感轻薄却坚实(官窑器物胎体更规整,民...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青花渔家乐图笔筒

瓷器
民间流失

口沿:多为 “直口” 或 “浅唇口”,部分器物为防止磕碰,会在口沿外侧施一层略厚的釉料,形成 “灯草边” 效果,手感温润; 器身:高度通常在 15-22 厘米之间,直径 8-12 厘米,符合文人握笔、插笔的使用习惯,器身弧度流畅,无过多装饰,为 “渔家乐” 主题纹饰留出充足展示空间;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珐琅彩蜻蜓牡丹纹盘

瓷器
民间流失

清乾隆珐琅彩蜻蜓牡丹纹盘是清代宫廷瓷器中的珍品属于釉上彩瓷器,高 2.5 厘米,直径 13.8 厘蜻蜓” 与 “清廷” 谐音,牡丹有富贵之意,二者组合寄托了帝王希望基业长存、国家繁荣的愿望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三彩胡人俑

瓷器
民间流失

唐三彩采用低温铅釉技术,以含铜、铁、钴、锰等多种金属元素的矿物做呈色剂,入铅做助熔剂,可直接施彩釉入窑经 800℃左右低温一次烧成,也可先烧素胎,再施彩釉入窑低温二次烧成。其釉色丰富,包括黄、绿、白、褐、蓝、黑、紫等,常以黄、绿、白三色为主,通过巧妙运用,使胡人俑色彩缤纷、栩栩如生。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青花人物双联鼻烟壶

瓷器
民间流失

用双联型制,即由两个相互连接的鼻烟壶组成,通常具两壶盖,这种造型设计独特,既实用又富有观赏性,可能是为了满足使用者盛装不同口味鼻烟的需求。除了人物图案外,可能还会搭配一些辅助纹饰,如花卉、山水等,以丰富画面内容,增强艺术效果。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相关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