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326 件文物

重置
青铜器

金质镂空配件

金器
民间流失

采用高纯度黄金打造,唐代黄金提炼技术成熟,成品金质色泽饱满莹润,历经千年仍能保持柔和的金属光泽,仅在局部因埋藏环境或氧化形成细微包浆,更显历史厚重感。:工匠通过錾刻(用錾刀在金片上刻出轮廓)、镂空(用细錾具剔除多余金料)、修磨(打磨镂空边缘使其平滑)三步,在金片上雕琢出连续、对称的纹样,纹样间留...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青铜马脸形环

西周
铜器
民间流失

器物呈 “环形”(或近圆形、扁圆形),环体中央为镂空或实心的 “马脸” 主题纹样,整体器形规整,符合西周青铜器 “对称、均衡” 的造型原则。通常直径约 5-8 厘米,环体厚度 1-2 厘米,重量多在 50-150 克之间,尺寸小巧却分量沉实,适合手持、悬挂或装配于其他器物之上。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胡文明款铜鎏金螭纹盒

铜器
民间流失

典型的 “扁圆形盖盒”,器形规整饱满,轮廓线条圆润流畅,符合晚明文房器物 “小巧精致、便于持握” 的审美。通常直径约 8-12 厘米,高 4-6 厘米,盖与器身以 “子母口” 严密扣合,闭合后浑然一体,无松动之感。以高纯度 “精铜” 为胎,铜质细腻致密,上手分量沉实(区别于同期粗制铜器的 “虚浮...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豇豆红釉圆盖盒

瓷器
民间流失

通常为扁圆形,造型小巧玲珑,直径一般在 7 厘米左右,高约 3 厘米,便于握持和携带,适合作为文房印泥盒使用。盖与器身子母口相扣合,口沿外缘略内敛,圈足修整圆润规矩。以瓷为材质,采用高温铜红釉烧制工艺。内壁施透明白釉,盒外壁与盖面罩施豇豆红釉,釉面莹亮光润,玻璃质感极强。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黑漆嵌螺钿游园赏乐图菱形盘

漆器
民间流失

以黑漆为地,采用嵌螺钿工艺。螺钿是将螺、贝、蚌等软体动物的体壳加工成薄片,刻画并拼组成纹样,镶嵌于漆器表面。此盘应是运用了明末流行的薄螺钿工艺,螺片纤细,能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画面。盘上以螺钿镶嵌出游园赏乐的场景,可能包括人物、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等元素,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风貌和审美情趣,画...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荷塘闲趣猫头鹰纹刺绣

纺织品
民间流失

运用广绣典型技法,如 “打枣针” 表现雏菊,“金鱼起鳞片” 刻画禽鸟羽毛,“流星赶月凤尾针” 勾勒凤凰尾羽。猫头鹰的羽毛则可能采用 “施毛针” 分层晕染,以十余色渐变丝线捕捉翎羽的流光;瞳孔以双色捻线绣出夜视精魄,增强立体感。主色调以明黄、浅绿、粉红为主,荷花用胭脂红与白色渐变,莲叶以深绿、浅绿...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印刷书册页

南宋
纸质品
民间流失

受宋代书法风气影响,北宋早期盛行欧体,后期颜体、柳体渐流行。各地刻书字体有别,川本多颜体,间架开阔,字形丰满;建本多柳体,笔画刚劲,字硬如骨;浙本多欧体,纤细秀雅,字形略瘦;江西刻本兼具柳体与欧体风格。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元代青白釉刻花莲瓣纹执壶

瓷器
民间流失

本品规格为9.2 x 13.4 厘米。造型小巧别致,为典型执壶样式。施青白釉,釉色温润淡雅,仿若春水。壶身刻花装饰,颈部简洁,腹部饰缠枝纹与莲瓣纹,线条流畅,浅浮雕效果凸显层次感。弯曲执柄与流口设计精巧,既具实用倒水功能,又添造型美感。 胎质细腻,虽历经岁月,釉面仍有莹润光泽, 是元代青白瓷中体...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元代青白釉刻花缠枝纹盖盒

瓷器
民间流失

本品规格为8.6 x 15.5 厘米。造型为扁圆状,由盖与盒身相扣合。通体施青白釉,釉色温润淡雅。盖面及盒身均以刻花工艺饰缠枝纹,线条流畅,纹饰婉转灵动,富有韵律。刻花技法使缠枝纹呈现出凹凸立体感, 尽显元代制瓷工艺特色。 盖盒小巧精致,兼具实用(盛放小物)与审美价值,是元代青白瓷中体现工艺与装...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元代青白釉褐彩牧童骑牛瓷塑

瓷器
民间流失

本品规格为6.9厘米。以青白釉为底,点缀褐彩。造型呈现牧童骑于卧牛之上的生动场景,牧童神态质朴,衣饰简洁,双手似与牛互动;牛身施褐彩斑点,形态憨实。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相关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