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326 件文物

重置
青铜器

云龙图

纸质品
民间流失

在涌动的云海上空,一只大鹏振翅高飞,一跃千里。画中,大鹏居于左上侧三分之一处,下侧三分之一为云海,画面有近乎三分之二的大片留白。这种超乎寻常的造型在清代中期及以前的绘画中并不多见。大鹏独自搏击长空,无拘无碍,鹏程万里,其创意亦不多覩。

泉屋博古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杨柳观音像(高丽徐九方)

纸质品
民间流失

画中观音手持杨柳,姿态优雅,背景山水花卉相映成趣,色彩柔和。绢本设色,尺寸高165.5厘米、宽101.5厘米,属大型佛画‌

泉屋博古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潘玉良油画

中华民国
纸质品
民间流失

潘玉良的作品有《坐着的裸女》,1953年,布面油画潘玉良,《穿红色旗袍的裸女》,1955年,纸本水墨设色。两幅作品创作于几乎同一时期(1953和1955年),其中《穿红色旗袍的裸女》这幅水墨设色作品就能看到潘玉良长期油画创作实践的影响,而如果仔细观察1953年的那幅油画作品,又会发现画中女性身体...

赛努奇博物馆 法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斋居坐雨图扇面

纸质品
民间流失

画面或含‌草堂、书案、古琴、赏雨文人‌等元素,呼应“半榻琴书砚作田”的书斋美学可能采用“雨淋墙头”式水墨交融(黄宾虹法)、或“米点皴”积墨法(如董其昌《溪山松涛图》),营造“乾坤清气满绢素”的意境‌。

泉屋博古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常玉人体画

中华民国
纸质品
民间流失

常玉的作品有《站立的裸女》,1930年代,纸本铅笔;《女士写生》,1930年代,纸本水墨、铅笔。

赛努奇博物馆 法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谢稚柳《翠鸟红叶图》

中华民国
纸质品
民间流失

谢稚柳作品红叶翠鸟图。峦垭秋临树,流光散绿云。严霜浑可赏,红染一林春。壮暮翁稚柳。

赛努奇博物馆 法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明代佛像

金器
民间流失

此座镀金立佛铜像是赛努奇留下的遗产之一,佛像底座正面印有宣德皇帝(1426-1435)年间的标识。佛像呈直立状,裙袍与袈裟重叠,褶皱层次鲜明,展现出健驮逻艺术的特征,造型奇特,古朴而庄严。

赛努奇博物馆 法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辽代发冠

西夏
金器
民间流失

通高 25.5 厘米、口径 20 厘米;两层结构:内层为圆筒形冠身,透雕八条金龙,龙身蜿蜒,间以火焰珠;外层饰四片可拆卸鎏金叶片,每片再透雕二龙戏珠,共 12 条金龙,龙首昂起,鳞甲细密;冠顶正中嵌玛瑙火焰珠,珠心刻太极纹;冠沿包金,錾刻缠枝忍冬纹;两侧各留铆孔,原配金簪已佚;整器鎏金厚而均匀,...

赛努奇博物馆 法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辽代鎏金覆面

金器
文物盗卖

椭圆形,高 21 厘米、宽 18.4 厘米;面具正面鎏金,五官模压凸出,双目微闭,眉骨、鼻梁、唇线均以细阴线刻划,神态安详;耳际及鬓侧各留两对穿孔,原用以穿银丝缚于死者脑后;背面残留织物纤维与朱砂痕迹,证明曾直接覆于墓主人面部。

赛努奇博物馆 法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田白(寿山石) 骆驼钮(周尚均刻)

石器
民间流失

这对印章以田白(寿山石中珍稀品种,质地温润细腻,色泽洁白如羊脂 )为材,呈规整长方体印身,线条简洁利落。驼钮造型生动,骆驼蹲坐姿态自然,驼峰、毛发等细节雕琢入微,毛发纹理流畅,尽显骆驼的憨态与神韵,利用田白石质的温润质感,将骆驼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相关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