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111 件文物
元代青花云龙纹梅瓶
器物通高47厘米,口径5.5厘米,由瓶体与盖组成完整器型。梅瓶采用折沿口、细长颈、丰肩敛腹的造型,底部配圈足,整体比例协调,兼具元代瓷器的浑厚感与梅瓶特有的秀美轮廓。瓶盖为覆杯式结构,顶部饰宝珠钮,盖沿弧度与瓶口衔接紧密,反映出元代制瓷工艺的精准度。胎质厚重坚致,釉质温润泛青,器体内无釉,符合元...
辽代三彩罗汉像(残部)
采用陶胎敷以三彩釉色(绿、黄、白),造型以真人比例为基准,面部表情细腻,肌肤质感逼真,袈裟纹理自然飘逸,双手结禅定印,坐姿端庄。
宋代木雕彩绘水月观音
此像呈 “游戏坐”,姿态闲适,身体微侧,神情恬淡慈悲,融合神性与人文温情。木雕工艺精湛,整体将宗教庄严与自然意趣结合,是宋代佛教艺术世俗化、文人审美渗透的典范,体现了当时 “以形传神” 的工艺水准与 “尚意” 审美追求。
战国谷纹玉璧(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青绿色,上有黄褐色沁纹。圆形,中心有一圆孔,璧面饰谷纹,璧外沿及近孔沿处阴刻弦纹,两面纹饰相同。此璧尺寸较大,玉有玻璃质光泽。战国时期玉璧工艺特点是细致勾勒,顶撞地纹,谷纹饱满,纹饰精致规整。战国时期,许多玉器上都带有玻璃光泽,这是鉴定战国玉器的一个重要方法,光泽含蕴,质感强。
清雍正斗彩鸡缸杯
整器仿照成化时期的风格,绘画笔触细腻生动,色彩绚丽无比。它巧妙地运用了釉下青花与釉上的鲜红、叶绿、水绿、鹅黄、姜黄及黑彩等多种色彩,结合填彩、覆彩、染彩和点彩等多种技艺,以青花勾勒并平染洞石,用鲜红覆盖花朵,水绿覆盖叶片,鹅黄和姜黄填充小鸡,再以红彩点缀鸡冠和羽翅。在色彩的浓淡之间施以巧思,既保...
汝窑天青釉碗托
尺寸:高6.5cm,直径17.0cm,此盏托乃五瓣葵花形,花瓣重重叠叠,独具匠心。其托盘采用满釉裹足支烧法,使得盏托更加精美绝伦。在北宋宫廷中,此类盏托常被用作茶具,巧妙地承托着各种材质的茶碗,为品茗增添了一份雅致与韵味。
清代双耳玉瓶(2012年失窃)
清代,玉器制作工艺达到了又一个高峰,这件双耳玉瓶便是那一时期精湛技艺的代表。从造型来看,它可能借鉴了古代青铜器或陶瓷器的经典样式,同时融入了清代独特的审美风格。瓶身主体线条流畅,或呈优雅的曲线,展现出柔和之美;或带有一些硬朗的转折,凸显出庄重之感。颈部修长,与饱满的瓶腹形成对比,营造出和谐的比例...
清代玉香炉
匠师深谙玉石之性,依据其天然的色泽浓淡、纹理走向,或借一抹翠色雕琢仙草,或凭几缕墨韵勾勒云纹,让玉石本身的灵秀与人工的巧思相映成趣。玉质的温润莹泽与纹饰的精美灵动交相辉映,使得这件香炉不仅是一件实用器物,更成为凝聚清代制玉巅峰技艺的艺术珍品,每一寸肌理都流淌着岁月沉淀的典雅与尊贵。
清代玛瑙碗(2012年失窃)
玛瑙碗内外壁皆无纹饰,以展现玛瑙天然的纹理和色泽为主。也有一些会雕刻精美的纹饰,如以大面积的流云纹为底,中心雕琢海水江崖纹,线条柔和,纹理相互交织,呈现出环绕流动之美;碗外壁辅以缠枝莲纹,莲瓣内嵌云纹,色彩温润,纹理过渡自然
汉代玉带钩
汉代玉带钩是贵族服饰的重要配饰,主要用于束腰,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其造型多样,常见琵琶形、曲棒形、方体型等,钩首多雕琢龙首、鸭首、螭虎等动物形象,钩身饰有云纹、谷纹、弦纹等部分采用浅浮雕、镂空等工艺。典型代表如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曲棒形玉带钩(长15cm,饰勾连云纹),以及南京博物院藏西汉鸭首玉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