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326 件文物

重置
青铜器

春秋青铜楚王盂

春秋
铜器
非法盗掘

盂为盛食器或水器,楚王盂可能用于祭祀或宴飨,铭文若记载楚王册命、赏赐等事件,可印证春秋时期楚国与中原的礼制交融及地方政权扩张‌。例如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青铜器群,揭示了楚国贵族效仿周礼又保留独特图腾(如龙、虎)的文化特征‌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

南宋
纸质品
战争掠夺

《寒江独钓图》描绘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独坐垂钓的渔翁,他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船尾微微上翘。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画作的右下角盖有作者的章印.

东京国立博物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春秋嵌蓝青铜罍

春秋
铜器
民间流失

地纹以细密云雷纹铺底,平均每平方厘米分布6-8个单元纹样 主体纹饰带多位于肩腹部,西周早期盛行分解式饕餮纹与牛首纹组合,春秋时期演变为蟠虺纹与重环纹的交织布局 高浮雕装饰集中于器耳与扉棱,象首耳的象牙采用单独铸接工艺,眼睑雕刻深度达0.5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三彩罗汉像

瓷器
非法交易

此罗汉像为真人尺寸(高约1.2米),陶胎施三彩釉,展现佛陀弟子禅定姿态。其‌写实主义风格‌尤为罕见:面部肌肉、手部血管、衣纹褶皱均高度还原人体结构,被梁思成评价为“媲美罗马雕塑,精细程度不亚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杰作”‌。相较传统宗教造像的程式化,此像以人性化表情传递禅意,颠覆东方雕塑传统‌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春秋青铜虎钮镈

春秋
铜器
民间流失

青铜虎镈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流行的青铜乐器,其形制以合瓦状器身、平口、环钮为典型特征,器身饰有虎、龙、鸟等动物纹样,兼具礼器功能。该器物器壁较薄,发声短促,采用分范铸造与焊接工艺,纹饰风格融合南方地域特色与中原青铜艺术传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藏品高42厘米,为同类器中尺寸较大者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元代因陀罗《禅机图断简寒山拾得图》

纸质品
民间流失

纸本墨画 纵35.2cm 横49.7cm 14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 寒山与拾得,相传是住在天台山国清寺,师事于丰干禅师的唐代传奇性人物。描绘寒山、拾得的画作,自宋代以来就一直在禅借间广受喜爱。本图是描绘襄山、拾得二人被问及丰干禅师行踪时,沉默不语、只是哈哈大笑的情景。虽然因袭了将人物脸部画得细致...

东京国立博物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匽侯盂

西周
铜器
民间流失

盂高24.3厘米,口径33.8厘米,足径23.3厘米。侈口、深腹、平底、圈足,圈足下缘有宽边切地,两附耳上部有横梁与器身相连。盂体纹饰精美,通体以云雷纹为地,布满夔风纹,鸟头像龙首而凤冠逶迤下垂。匽侯盂所施的夔风纹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华丽的长冠凤纹,显示了器主身份和地位的尊贵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图》

南宋
纸质品
民间流失

该画作纵111.3厘米,横49.7厘米,描绘了冬季山谷中两位骑驴者穿越寒林的场景 。作为宋代雪景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其运用水墨技法营造荒寒意境,体现了南宋院体山水画的严谨笔法与自然造境的高度融合

东京国立博物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东周青铜齐侯匜

东周
铜器
民间流失

椭圆形腹部,前端为宽流上扬,后端鋬部作屈龙衔沿状,龙尾卷曲触地‌。 ‌四龙足‌:足部为俯首龙形,龙首顶器底,卷尾支撑,增强稳定性‌。 ‌细节设计‌ ‌流口‌:宽流斜伸,便于倒水,边缘饰兽体卷曲纹‌。 ‌鋬部‌:蛟龙造型,龙口衔器沿,身饰重环纹,动态感强‌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云龙纹掐丝珐琅大罐

瓷器
战争掠夺

‌基本规格‌ 高62厘米,腹径约55.9厘米,铜胎质地厚重,造型丰肩收腹,配圆钮卷沿盖,整体敦实古拙‌25。 ‌色调运用‌:以“帝王黄”、“中国红”、“天宇蓝”为主,罕见使用紫黑色珐琅釉,色彩浓烈对比鲜明‌35。 ‌纹饰与设计‌ ‌龙纹主题‌:罐身及盖共饰三条五爪行龙,腾跃于祥云间,...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相关搜索建议